斑斓的和田籽玉皮色 董远 |
|
新疆和田籽玉乃玉中翘楚。它除了质地滋润,晶凝若脂外,还有斑斓多彩的沁色皮。斑斓的皮色是和田籽玉的标记,又是玉艺人灵感和巧雕的依据。玉雕大师们利用籽玉天然外形、质地及色泽,经过巧夺天工的设计和雕琢,一件件富有文化内涵的精美艺术品便问世了。 图中是笔者收藏的红皮钩财虾,高7.3厘米,宽3.4厘米,厚1.9厘米,重52克。玉雕师用俏丽红皮巧雕成虾的身体,而将白润的玉体雕成虾的前爪与后爪,使整个虾似刚煮熟的虾,神态生动,形象逼真。一次笔者与几个藏友去餐馆吃小龙虾,我将此虾放于桌上,服务员见之误以为盘中之虾掉了出来呢。 和田籽玉的原生矿于海拔3500米到5000米高的昆仑山褶皱带岩石层中,因地壳运动,裂后为大小不等的碎块,经雪崩、泥石流滚入河中。又经千万年浪击沙冲,风侵雨蚀,而形成卵形状的小籽玉,其原石上的各种沁色皮,是长年不同程度的水氧化和铁质矿物等浸入的结果。 和田籽玉的皮色,不少于四五十种,主要有枣红皮、桂花皮及秋梨皮、乌鸦皮、虎皮、鹿皮、白皮等等,要数桂花皮与枣红皮最为名贵。在同类色皮中如有颜色差异,便会出现不同名称,如黄皮,有鸡蛋黄、栗子黄、生姜黄、炒米黄等;有时一块籽玉上有几种沁色,如红皮和黄皮集一体,这是籽玉受沁,从黑到红再到黄,渐变过渡所致。古曰:“玉有五色沁,胜过十万金。”倘若一块籽玉上皮色多于四五种,无疑更稀有名贵了。近期有玩玉者发现了新的色皮,如桃花皮、青花皮等,这给籽玉皮色家族又增添了新成员。 和田籽玉皮色的表现也有讲究,不论任何色皮,只要层次分明,色泽温润,就是好皮。那么一块籽玉上皮色多少为佳呢?一般认为,小块状要比散点好;大块状要比小块状好;半包要比大块状好;而全包要比半包好。“肉是身体皮是衣”,沁色虽薄以俏为贵,皮张太厚,往往石性重,反而价格受影响。皮好玉好的籽玉,如今在和田当地已很少见,即使见到有卖,其价格也超乎想象的昂贵。 当今,爱玉和玩玉者,尤其钟爱斑斓多彩的和田籽玉皮色,这是时代的特征,典尚的体现。因此同样品质的籽玉,市场上有色皮的要比无色皮的价格高出好几倍。正因为这样,新疆当地的玉商,为了牟取暴利,做“二皮子”现象相当普遍,即有沁的皮上再加色,无皮的上面做假皮。据有关资料显示,现在的和田籽玉人为做皮已达80%以上。人为做皮的手法也多种多样,如酸蚀法、浸染法、火烤法和激光法等。 为了避免上当受骗,对人为做皮,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识别:一看皮色色泽是否呆板,倘若特别鲜艳或过分干枯即为人为做皮;二看皮色过渡是否自然,倘若缺乏层次或有飘浮感,乃是人为做皮;三看皮色裂纹处是否生硬,倘若没有沁透进去或色泽过浓过跳,应为人为做皮。总之,不管人为采取什么方法做“二皮子”,只要细心观察,分析对比,还是可以鉴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