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双鱼挂饰 成日至 |
|
笔者到旧城改造的拆迁工地收集藏品,在一位老爷爷的家中,发现了一件清代铜双鱼挂饰(见图)。据该老爷爷介绍,这件铜双鱼挂饰,是他自儿时起,就看见祖父在开的杂货店的大门旁,每天都必须悬挂的一件吉祥装饰物,直到他父亲接管杂货店被公私合营后,才从大门旁摘了下来,收藏至今。 由于鱼与“余”同音,所以,自古以来鱼就被人们看作是吉祥物。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经有了鱼形玉饰。举世闻名的“妇好墓”中,作为陪葬的玉器,就有鱼形玉刻刀。到了唐代,不仅有雕刻精美的玉鱼,而且有铜鱼符、木鱼书等。在宋代,鱼形带钩出现。在各种吉祥物盛行的清代,鱼饰更是普遍。而该铜双鱼挂饰,便是其中的一种。 这件铜双鱼挂饰,用青铜制成,呈不规则的长圆形,高六七厘米,宽11.8厘米,厚0.3-0.5厘米;主体图案正、背面都一样,均为一对鱼嘴相接、尾巴上翘的鲤鱼,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两条鲤鱼的嘴微微张开,鱼眼圆睁,鱼身布满鱼鳞,上、下有鱼鳍,鱼尾分成四叉;在鱼头与鱼头之间和鱼尾与鱼身之间,有飞溅起的水波纹作为衬托;在两条上翘的鱼尾之间,有一扇形连接,四周有边廓,中间自左至右有楷书吉语“年年有余”四个字,它清楚地表明这一铜挂饰的主题;在扇形连接的正上方,有一高0.8厘米、宽2厘米的半圆形突起,中间有一圆形孔洞,其直径为0.3厘米,是用来穿系线绳,以便在门旁悬挂的。 该清代铜双鱼挂饰,保存完好,未入过土,无破损,全身在布满黑漆古包浆的上面,有淡绿色和淡红色的锈斑,给人以一种古老的感觉。因此,根据其造型、工艺、包浆和原来收藏的老爷爷的介绍等分析,应是清中期前后的作品,距今约150余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