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可达事半功倍效果 李支舜 |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人建房要备料,农民耕作要备耕,学生学语文亦更需备学,这就是预习。 预习的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做好准备。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 预习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 认真阅读 阅读就是要阅读单元内容说明、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阅读文本教材,阅读课文的注释,阅读课后的“思考与练习”。按照二期课改的要求,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要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通读单元各篇课文,在这过程中初步看出各篇课文的共性和各自不同的个性来。当具体预习每篇课文,课前的提示及课后的练习均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的很好资料,决不能忽视它的作用。这样,我们就对整个单元和单篇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 仔细查阅 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好字词关。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划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释的问题,那么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 ■ 勤于笔记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做笔记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然,做预习笔记的形式有多种,可在书上做标记、眉批、尾批等,也可准备一本预习笔记本。 ■ 自觉思考 如提示的内容是否弄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并做必要的眉批。同时也可以将你认为作者写得比较好的地方,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在书的边角上做上记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 做到了以上几点,听课的时候,就能理清楚老师讲课的思路,并发现自己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及时求得解决,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上海交通大学附中 特级教师 李支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