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 闻
 第A03版:焦 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目击
 第A08版:早间点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上海地产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 · 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 · 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 · 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11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信用卡不开通银行照收费
某些银行办卡恶性竞争留下纠纷“诱发因素”
瞿勇敏 王欣


  手中有一把银行卡而只用一两张的市民张先生,最近向某中资银行信用卡部咨询收费标准时,得到的回答却与开卡时推销员“不开通不收费”的说法截然不同:“信用卡不开通银行照样收费,如开卡人不支付年费或拖欠年费,将被记入开卡人信用档案。”

  张先生不禁提出质疑:因为没有及时处理这些“睡眠卡”而形成年费拖欠,就要被记入个人信用档案,影响个人贷款购房购车等一系列金融业务,银行是否负有法律责任?业内人士认为,现在一些银行营销信用卡只求数量,不讲客户风险,不讲银行风险,已经到了竞争无序的状态了。

  开卡大打“送礼牌”

  一些市民反映,有的银行办卡,赠送乐扣乐扣保鲜盒,有的送100元交通卡,也有的送不锈钢餐具;还有的银行口头承诺,开双币种信用卡后第一次刷卡消费,赠送1.5万分消费积分;甚至有银行称,办理某双币种信用卡后第一次刷卡消费达588元,就送某某体育明星卡……

  目前中资银行办理信用卡条件简便,客户只要有固定收入,提供本人身份证以及本人六个月银行存折(卡)代发工资凭证,即可办理,一改过去需企业担保、个人担保,并提供个人收入证明的麻烦手续。办卡条件的简化,不仅方便了市民,也使中资银行竞争愈加激烈。

  然而,对于这种狂轰滥炸的开卡送礼之风市民并不“领情”。不少人认为,银行推广信用卡,是让客户有一个品牌意识、认知程度、享受服务的过程,而现在银行信用卡除了刷卡方便、在某些餐饮店有些优惠打折外,再无其他优惠特色可谈。因此,身边除一两张卡可用外,不愿多开卡。

  促销误导埋隐患

  那么,银行为何大量发行信用卡?目前银行营销的主要是各种双币种信用卡,一般客户需支付年费金卡200元、普卡100元,有的银行发卡多达十多种,可观的年费和透支利息,给银行带来丰厚的中间业务收入。

  不少市民反映,中资银行在营销信用卡开卡送礼的背后,疑点重重。某些银行一面说“解释权归银行”,一面又口头承诺开卡免当年年费,并在当年刷卡满几次以上或单笔达到一定金额以上,就可免次年年费。为此,市民不禁要问:为什么不将这些“口头承诺”的优惠条件写进开卡公约章程内呢?有的银行推销员为完成推销指标,客户开一张信用卡,却寄来了几张信用卡,还声称“信用卡不开通就不收费”……

  专家指出,法律上银行卡公约章程之外的一切口头承诺和协议,都被视为无法律效力行为。所谓“信用卡不开通就不收费”之说,实际上是在误导客户。而对目前某些银行如此大量营销银行卡策略,非但不利于银行卡健康发展,相反给银行卡埋下了法律诉讼“诱发因素”的隐患。

  恶性竞争是根源

  银行卡泛滥的另一个原因,源于中资银行自身指标性考核。因此,不少基层银行采取硬性摊派指标,来完成发卡任务。有些银行员工为完成信用卡指标,将推销对象渗透至同行业的同事和朋友,互相争夺客户资源,开卡几个月后就注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造成银行资源的浪费。

  在中资银行业务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如何遏制恶性竞争,规避银行卡风险,已刻不容缓。

  本报通讯员 瞿勇敏 本报记者 王欣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