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 闻
 第A03版:焦 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新 都 会
 第A08版:目 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35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6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7版:新民环球·商界
 第A38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9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40版:新民环球年终特刊·序幕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 · 情感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天天搜楼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4版:广告
第A33版: 新民环球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1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尔兰慈善家出资 上千名志愿者出力
南非贫民窟一周之内起百屋

邓玉山

  ▲ 开普敦自由公园社区在上千名志愿者的努力下焕然一新
  ▲ 爱尔兰志愿者在工地上劳动

  爱尔兰慈善家尼尔·梅隆在南非发起“建房闪电战”。短短一个星期内,近1400名志愿者在开普敦自由公园社区建造了203所房屋、一个社区中心和一个公共花园,让这个原本脏乱不堪的贫民区焕然一新。

  社区居民 挤住窝棚

  2007年11月的第二个周末,南非妇女莫娜·米勒的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她平生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屋顶——真正的屋顶,屋顶下还有坚固的墙壁和明亮的玻璃窗户。开关一动,满室亮堂;龙头一拧,流水哗哗。住了几十年窝棚的她,一想到这些就笑得合不拢嘴。

  和米勒一样高兴的,还有另外1000多名当地居民,他们都是“建房闪电战”的受益者。

  “你们酸痛的肌肉、灼热的面孔和疲惫的身躯都将恢复,但你们带回家的那种自豪感却永远不会消逝。”梅隆对志愿者们说。

  自由公园社区距开普敦约40公里。美联社记者克莱尔·努利斯描述说,这是一片没有生气、尘土飞扬、名不副实的贫民区。

  据尼尔·梅隆城镇基金会网站介绍,自由公园社区建于1998年,因建立之日恰逢南非自由日而得名。社区居民当时已被列入住房申请人名单,但由于担心土地资源紧缺导致无处建房,他们便在此搭起窝棚,以期占下一块土地。

  开普敦市政府曾与这些居民发生严重矛盾,甚至一度责令部队将他们搬迁。后经前总统曼德拉干预,这场危机得以化解。2001年,市政府开始为自由公园社区修建基础设施,结束了这里不通电、不通自来水、缺少基本卫生设施的历史。

  尽管如此,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依然十分恶劣。近10年来,当地38岁妇女沃绍和所有邻居们一样,一直和家人一起挤在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窝棚里。窝棚只有一个房间,没有窗户,卫生间更是奢想。

  “令人难以置信,在这个时代,竟然还有人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爱尔兰志愿者格里·诺兰说,“这足以让心肠最硬的人都感到难过。”

  慈善造房 风雨无阻

  于是,尼尔·梅隆城镇基金会将“建房闪电战”的“战场”选在了自由公园社区。这场“闪电战”始于11月2日,目标是7天建造至少200所房屋。1380名志愿者忙碌整整一星期,克服恶劣天气条件,最终圆满完成任务。每栋新建房屋都包括2个卧室、一个厨房和一个卫生间,而且都通了电和自来水。

  这7天内,志愿者每天上午8时开工,下午1时在工地用午餐,傍晚5时收工。曾冒雨观看志愿者建房的当地妇女拉凯说:“他们下雨天也不停工,工作非常努力,我和我的家人都非常感动。”

  令当地居民感动的还有这些外国志愿者的品行。基金会在其网站上声明,“建房闪电战”是一项可以显著改善受益人生活条件的“严肃任务”,志愿者在施工场地不得饮酒;志愿者如果因晚上狂欢导致次日旷工,次日晚就会被送上回国的飞机。

  据南非媒体报道,自由公园“建房闪电战”是南非迄今为止最大的由外国志愿者实施的工程。另据尼尔·梅隆城镇基金会介绍,这次活动也是截至目前爱尔兰人参加人数最多的一个海外慈善项目。

  一时之感 促成善举

  据美联社报道,南非长期面临严重住房问题,因此尼尔·梅隆发起的慈善造房运动受到当地居民和政府大力欢迎。

  报道说,自20世纪90年代初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以来,南非政府已陆续为贫困人口建造超过240万所房屋,但仍有数以百万计的居民生活在简陋窝棚中,要求改善生活条件的呼声不绝于耳。

  报道援引开普敦市长海伦·齐勒的话说,仅开普敦地区就需要为46万户居民建房。不仅如此,随着贫困偏远地区居民的大量涌入,这一数字每年增加1.5万。齐勒说:“我们正在倒退。”

  这也正是梅隆关心的问题。数年前,这位爱尔兰富翁在开普敦附近购置了一栋度假屋,但散落在这座旅游名城周围的贫民区令他深有感触。2002年,他个人出资100万欧元(约合147万美元)作为启动资金,成立尼尔·梅隆城镇基金会,致力于为南非贫困群体建造房屋。

  自由公园项目是基金会发起的第五场“建房闪电战”。迄今为止,基金会已在南非建造了4000多所慈善房屋。据南非联合新闻社报道,尼尔·梅隆城镇基金会现已成为南非最大的慈善房屋提供者。

  出力出钱 造福他人

  参加自由公园“建房闪电战”的志愿者绝大多数来自爱尔兰,少数来自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他们说,此次万里征程结果不虚此行。

  考虑到紧张繁重的工程任务,基金会在招募志愿者时,对志愿者的身体状况要求较高。此外,每名志愿者还必须自筹至少4000欧元(5860美元)资金,用于支付驻扎南非期间的开销和采购建房材料。

  虽然出力又出钱,但志愿者们认为非常值得。爱尔兰志愿者格里·诺兰不仅参加了所有“建房闪电战”,今年还带着妻子、一个兄弟、两个姐妹和3个儿子一同“参战”。或许正如另一名志愿者贝蒂所说,一想到当地居民将从窝棚搬进新居,就有莫大的成就感。

  但志愿者们给当地居民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栋房子。尼尔·梅隆城镇基金会的一份评估报告显示,良好的生活条件还有助于改善儿童在学校里的表现。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也说:“改善儿童的生活条件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米勒或许还想不到这些重大意义,但她肯定能够想到的是,4年前醉酒司机驾车撞进自家窝棚的惊险一幕今后再也不会重演了。她说:“这是一所坚固的房子,不是人们能够开车撞进来的东西。”

  “我盼望着听一听屋顶上的雨声,以后我再也不用起床去拿水桶放在屋顶的窟窿下接水了,”米勒笑着说,“不过我要先关上门,在屋里美美地睡上一星期。”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