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们的城市如何养老 章友德 |
◆章友德 在上海进入老龄社会的同时,“空巢”家庭的比例正在快速增长。2006年上海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20%以上,有超过40%的老年人处于“空巢状态”。未来我们如何养老,谁来养老,在什么地方养老,这些问题我们现在不得不开始思考和解决。 传统社会的养老问题是在家庭内部实现的。今天,传统的大家庭已经被小型家庭、核心家庭所代替,现有的家庭规模和结构已经不能很好承担起城市养老的需要。如何面对老龄化和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给老年人所带来的生活和精神上的困难和压力,只有加快我国养老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进程,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的养老需要。 社会养老和个人养老,是不同国家解决如何养老的不同方式。从我国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养老院、老年公寓不是我国养老方式的主要选择。中外社会化养老的历史经验表明,家居养老和家居护理是解决多数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主要方式。真正能够满足老年人生活和精神需要的,还是一种家庭式的社区关怀机制。 国外发达国家家居养老和家居护理的具体做法是在城市社区建立服务中心,其服务范围包括医疗护理、心理咨询、家务服务等。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的社区也开始了家居养老和家居护理的实践探索。如上海静安区建有老年人生活护理援助中心,普陀区民政局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低收入老人,推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上海的“十一五”规划中,确定了未来城市“9073”的养老格局:到2010年,90%的老人将实现家庭自助养老,7%的老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的老人享受机构养老。这种养老模式能满足多数老年人在家里安度晚年的心愿和需求,经济上具有可持续性。当然,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也是一个有待拓展的就业领域。 如何做好城市的养老服务,还需要处理好政府、社区、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等主体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大力发挥社区组织的作用。通过社区卫生中心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设置家庭病床并提供上门服务;通过社区活动中心开展适合老年人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通过社区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来帮助生活有困难的“空巢”老人。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老有所养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未来我们都会老,如何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方式,大家应该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模式,以满足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特别是“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