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公众服务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法治视窗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广 告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世界别处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旅游城市 · 域外风情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1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然“惠山泥”600元一吨还买不到
惠山泥人面临“无泥”窘境

吴越


  文汇报 “惠泉山下土如糯”,曾被北宋诗人苏东坡咏叹过的柔腻粘滑的“惠山泥”如今渐趋稀有。这令取材于惠山泥的无锡惠山泥人产业,濒临“无米下锅”的窘境。

  千百年来,惠山泥人制作的原材料取自惠山脚下水稻田底下1米处约4厘米左右的一层黑泥。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惠山泥具有与其他粘土明显差异的特点,它粘性好,弯而不断,干而不裂,不用烧制坚韧如铁。记者从无锡泥人研究所了解到,惠山泥的收购价在年内翻了一倍,升至每吨600元。

  近年来,随着生产需求量大,惠山泥土的采集越来越难。同时,在城镇化向农村的推进过程中,大量水稻田被高楼、厂房、住宅区所覆盖,已经无法采集泥土。近年来,为了争夺原材料,无锡几大惠山泥人生产厂家“各显神通”,往往当晚才发现新的惠山泥土层,翌日天明前就将它抢挖殆尽。无锡泥人研究所所长赵建高估算,按现在的生产规模,再怎么精打细算,这些泥三年内也会用尽。 (吴越)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