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 广 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 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法治视窗
 第A26版:上海地产
 第A27版: 广 告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 · 行家点拨
 第B03版:生活之友 ·居家有道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 吃遍中国
 第B12版:好吃 · 优游食林
 第B13版:好吃 · 上海味道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上海地产
 第B33版:上海地产
 第B34版:上海地产
 第B35版:上海地产
 第B36版:上海地产
 第B37版:广告
 第B38版:广告
 第B39版:广告
 第B40版:广告
 第B42版:广告
 第B43版:广告
 第B44版:广告
 第B45版:上海地产
 第B46版:上海地产
 第B47版:上海地产
 第B48版:上海地产
 第B49版:上海地产
 第B50版:上海地产
 第B51版:上海地产
 第B52版:上海地产
 第B53版:上海地产
 第B54版:上海地产
 第B55版:上海地产
 第B56版:上海地产
 第B57版:上海地产
 第B58版:广告
 第B59版:上海地产
 第B60版:上海地产
 第B61版:上海地产
 第B62版:广告
 第B63版:上海地产
 第B64版:上海地产
 第B65版:上海地产
 第B66版:上海地产
 第B67版:上海地产
 第B68版:楼市资讯
 第B69版:上海地产
 第B70版:上海地产
 第B71版:上海地产
 第B72版:上海地产
 第B73版:上海地产
 第B74版:上海地产
 第B75版:上海地产
 第B76版:楼市资讯
 第B77版:上海地产
 第B78版: 广 告
 第B79版:广告
 第B80版:广告
  
2007年1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豆诗

赵丽宏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的这首《相思》,也许是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爱情诗,从古到今,一直被人吟诵,现在连牙牙学语的小儿也会背诵。红豆在古时又被人称为相思子,王维这首诗,也有人以《相思子》为题。诗中的红豆,很多人没有见过,那确实是生长在南方的乔木,在汉代,这树就被人称为相思树。相思树结子红黑相间,艳丽光洁,仿佛用红珊瑚雕出的艺术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关于红豆有如下记载:“相思子圆而红。故老言:昔有人殁于边,其妻思之,哭于树下而卒,因以名之。”这记载,不仅描绘了红豆的形状,还交代了相思树的来历。是一个女子在树下想念死去的丈夫,悲极而亡,这树,便被人称为相思树。二十多年前,我曾在武夷山见过一棵树龄百年的相思树,采得一把红豆,还为此写过诗。

  其实,古代诗人写红豆,不是只有王维。温庭筠就写过红豆诗,譬如他的《新添声杨柳枝词》:“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也是一首写男女恋爱的诗,诗中写到将红豆嵌在骰子中,引出相思入骨的感叹。

  王维的《相思》,以红豆的意象为爱情象征,意思也到此为止。而后来人写红豆,则多表达情人分隔两地的相思之苦。如:“中有兰膏渍红豆,每回拈着长相忆”(韩偓《玉合》),“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半妆红豆,各自相思瘦”(黄庭坚《点绛唇》),“万斛相思红豆子,凭寄与个中人。(刘过《江城子》),“交枝红豆雨中看,为君滴尽相思血”(赵崇嶓《归朝欢》),“几度相思,红豆都销,碧丝空袅”(王沂孙《三姝媚·樱桃》)。这些诗句,比王维的诗,包涵的意蕴又进了一层。

  王维的《相思》,在古人的吟诵中,也常常被用来抒发故国之思,引申出新的意境。王维这首诗,是送给当时的著名的宫廷伶官李龟年的,唐范摅《云溪友议》中有记载,安史之乱时,李龟年在流亡奔命途中唱“红豆生南国”,“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龟年唱罢,忽闷绝仆地,左耳微暖,妻子未忍殡殓,经四日乃苏。”《相思》为何使人如此伤感?不是因为爱情,在战乱中,诗中的景象使流亡者触景生情,忧君忧国,以至惨然而闷绝。

  这样的红豆情思,到明末清初,又爆发了一次。那时,诗中的红豆寄托了明遗民悲凄的故国之思。这类红豆诗,写得最多的是钱谦益,他的诗文集中,有《红豆诗初集》《红豆诗二集》《红豆诗三集》,这些红豆诗,大多写得悲凉忧愤,譬如《辛卯春尽歌者王郎北游告别戏题十四绝句》第八首:“可是湖湘流落身,一声红豆也沾巾。休将天宝凄凉曲,唱与长安筵上人。”诗中所谓“天宝凄凉曲”,就是当年李龟年在流亡途中吟唱的红豆诗,借古喻今,咏红豆而怀故国,诗人的心思,不言自明。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