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泥小炉 烹调秀 西坡 |
文 / 西坡 把烹调过程在大庭广众面前展示,带有炫技和表演色彩的,我们可以称之为烹调秀。在电视节目里,在休闲活动中,在竞赛场面上,这类烹调秀非常具有助兴的价值,具有表演的卖点,也具有聚集人气的作用。有一年央视春晚的一档节目,就是拉面表演,轰动一时。各地卫视多少都组织过烹饪大赛什么的,收视率不低。个中登峰造极者,非周星驰《食神》莫属。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所谓“烹调秀”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到烤鸭店吃烤鸭,一般的情况是服务生把片好的烤鸭端上桌就完事了,但较为正宗的烤鸭名店,一定安排一位大师傅站在食客的身边,提起一只烤鸭,一块一块地片给你看,好像是说:“客官,看好嘞,咱可没‘顺’走点什么啊,全在这地儿呢!”我推想,这个制度的产生,恐怕有些来历。试想,一只鸭子经过挂炉炙烤,外形变得饱满丰润,片好之后上桌,难免支离破碎,难免使那些长于算计的食客产生“缩水”的幻觉。与其瓜田李下,不如和盘托出,秀一秀片鸭的技术倒在其次,自我撇清乃为本真。哪里晓得,这个小把戏儿竟然成了品质的象征。不知道算不算歪打正着?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到一家饭店小酌,又见识了一回烹调秀。厨师将一盆生鲜的日本牛肉给我们过目后便退了下去。原想那不过是走过场而已,出乎意料的是,厨师竟然在包房的走道里摆起了活动炉灶,当场烹饪,烧好装盆,直接上桌,令人惊喜不已。回过头想想,和牛虽然算不得珍馐,但绝对上了档次,倘若叫一味“毛豆子炒咸菜”,大师傅还肯拨冗秀一秀吗?但愿我只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此举似乎“表演”成分多了一点,但你倒也不得不佩服人家的活儿做得真是扎实。 有一种烹调秀我觉得特别不靠谱:某某请客吃饭。客人差不多到齐之后,请客者照例要“抱歉”一声,唤一两位客人随他到楼下河鲜海鲜柜的玻璃缸边看一看,点一点,然后吩咐店伙:“嗳,这个来一条,那个来两只;这个来一斤,那个来八两。”如此这般,毫不含糊,然后扬长而去,回到席中。不一会,一个贼头贼脑、弯腰屈背(往往如此,决不夸张)的小伙计提着一两个黑乎乎深深厚厚的小塑料马甲袋,走到请客者身边,请他验明正身:“这个多少两,那个多少斤。”请客者倒认真,“遵嘱”侧转身子往黑咕隆咚的马甲袋里瞟了几瞟,然后礼节性地一挥手:“晓得了。”或者带有吓唬性质地正色道:“准足口伐 ?”小伙计立马应声道:“放心!”逶迤而去。 每当这时,我总要窃笑:请客者倘若真的大度,何必与小伙计周旋,还瞟它干吗?倘若对于世道之险有所不慊,何不带一只弹簧秤在手上捏法捏法警告一下;或者干脆弄个明白,跟到厨房间,看他称看他杀看他烧看他端上桌。然而这可能吗?所以我说,这种食客与店伙之间猫捉老鼠式的烹调秀,有点装腔作势,没有什么意义,但是观赏性倒并不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