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 闻
 第A03版:焦 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新都会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上海地产
 第A27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读者之声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 · 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 · 环保
 第A36版:新民环球 · 博览
 第A37版:新民环球 · 人物
 第A38版:新民环球 · 社会
 第A39版:新民环球 · 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 · 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 · 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 · 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 · 男士部落
 第B12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7版:现代家居
 第B18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9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新智
 第B2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电
 第B24版:e生活
 第B25版:中考金刊
 第B26版:中考金刊
 第B27版:中考金刊
 第B28版:中考金刊
 第B29版:中考金刊
 第B30版:中考金刊
 第B31版:中考金刊
 第B32版:中考金刊
 第B33版:中考金刊
 第B34版:中考金刊
 第B35版:中考金刊
 第B36版:中考金刊
 第B37版:中考金刊
 第B38版:中考金刊
 第B39版:中考金刊
 第B40版:中考金刊
2008年4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平、公正、择优录取——
详解本市中招录取办法与程序

吴野


  无论怎样强调办事公开,行事公平和公正,在广大考生和家长的眼中,招生录取至今仍有几许“神秘”色彩,哪怕从好奇心出发,大家也很想知道,招生录取到底是怎样进行的。

  招生录取的最高原则是公平,最终目的是“择优”。这里将各批次的不同录取办法简要介绍给大家。

  统一录取

  从高分到低分按志愿顺序录取

  统一录取是目前中招录取的主体批次,90%左右的考生是在统一录取批次中落实升学目标的。统一录取采用的是“按考生的录取总分和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办法。“录取总分”由考试成绩与政策照顾分及奖励分相加而成,不享受加分的考生,其录取总分也就是考试得分。这一录取办法属于“考分优先、兼顾志愿”型办法,报考同一所学校的考生,按成绩排序,由高到低,直到满足计划为止,志愿的先后不影响录取,谁的分数高录取谁。同时,考生进入学校排序时,以志愿顺序做检索,能进入前一志愿的不能进入后一志愿。

  因此,统一录取结果既保证了招生学校录取的考生总比未录取的分数高,不会出现因志愿居前而低分被录取、因志愿居后而高分被淘汰的现象,又可以保证考生只要考分足够进前一志愿就不会被后一志愿录取。

  “推优”录取

  按志愿分轮次投档

  被“推优”的考生可填报两个志愿,录取时,第一志愿轮次将考生材料全部投放到第一志愿学校,未被第一志愿学校录取的考生材料退回市招生部门,随后进行第二志愿轮次投档,其中已在第一志愿轮次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则不再接受第二志愿考生,以这些学校为第二志愿的考生“暂无去向”。第二志愿轮次录取结束后,仍有招生学校计划数没有用完、部分考生未被录取,这部分考生与第一轮次落选未参加第二轮次投档的考生,还有一次“征求志愿”录取的机会。

  “推优生”统一学业考试不作为录取依据,所以不能采用“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办法。而“推优生”人人都有被录取的资格,投档录取主要不是“择优”,而是尊重本人意愿,落实一所就读学校,在这个项目的录取中,“志愿优先”是最适当的办法。

  “零志愿”录取

  差额投档,综合衡量录取

  “零志愿”招生计划到区不到校,考生可自由填报。投档前全市统一划定“零志愿”最低投档控制线,区招办在有志愿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投计划数的120%向学校送档。招生学校对送档材料进行筛选,用“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来“择优”,而不是单纯“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在120%的送档数中,录取100%。“零志愿”录取不采用“分数优先”法,为的是使综合素质评价能够进入招生录取机制,差额投档给了招生学校以综合素质标准选拔优秀学生的操作空间。

  自主招生

  基础素质加特长

  自主招生志愿紧接在“零志愿”之后,录取办法比“零志愿”更有弹性。自主招生的立意是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特长。学校对考生的特长、潜能和文化、德育、体育等素质的考察,均在统一考试前完成,符合学校要求的给予录取资格。统考后,学业成绩达到一定高度,学校即行录取。自主招生“基础加特长”的录取办法,对初中生主动发展个性特长有重大激励作用。

  特长生

  定额降分,照顾录取

  “文艺特长生”和“体育特长生”是专用名词。初中学生在文艺、体育的专项训练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获得了特长,为了使他们在高中阶段项目对口的学校就读,继续发展,采用报考对口学校,录取时降分照顾的办法。对特长生照顾与对少数民族学生等对象的照顾不同,只限于报考项目对口学校,所以不采用将照顾分加考试分组合成“录取总分”的办法,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艺术类

  以组合分为依据,按志愿顺序录取

  中职艺术专业招生从培养目标出发,需要兼顾文化基础和艺术专业潜质两个方面,因此录取依据与一般学校不同,总的原则是以学业考试成绩与专业测试成绩,按一定的比例组合为录取总分,而学生考试成绩只计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各招生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经验和专业特点,组合录取总分的折算比例不尽相同,有文化分占40%、专业分占60%的,有各占一半分的,也有专业及格按文化分从高到低录取的,还有在文化成绩符合基本要求前提下按专业测试成绩从高到低录取的。投档时如同“推优”一样,按志愿分轮次投档录取。考生和家长应遵循各校的录取规则,求得最为有利的录取结果。

  名额分配

  一校一线,自然录取

  名额分配的要义是“分配”。示范性高中将部分招生名额平均分配给初中学校,谁能获得机会不是由初中学校“再分配”,而是由学生自由报考。为了保证初中学校分配到的名额不至于在全区范围的“择优”中“放空”,名额分配的录取实行“一校一线”——在同校学生中择优录取,用足所分配的名额(除非这所初中学校有志愿考生达到名额分配法投档控制分数线的人数不足),最末一名考生的录取总分就是这所初中的“名额分配法”录取分数。

  征求志愿

  双向选择,补充录取

  中招的“推优”、艺术类统一录取的收尾阶段,都有一个“征求志愿录取”的环节。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解决学校招生计划数尚未完成,同时又有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没有被志愿学校录取的“供需”配对问题。每年中招通过征求志愿的配对,使大批“暂无去向”的考生得以升学。征求志愿由招生部门主持,发出尚有余额学校(专业)名单,供考生补报。征求志愿的录取淡化“择优”概念,以招生学校与考生的意向为配对依据。 吴野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