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第二分校专业培养有绝招—— 专业“遍布”海陆空 实训基地常“练兵” 马丹 |
| ||
|
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第二分校(原名上海交通职业学校)2008届毕业生尚未正式踏出校门,一些学生已凭其出色表现被实习企业相中。而这几天,校长傅耀祖案头上的电话此起彼伏,不少都是打电话来“预定”该校09届学生去实习,其中有上海地铁公司、上海外理公司、通用等著名企业和4S店。 为何一纸中职文凭如此“吃香”?校长向记者揭秘:学校重视培养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每个专业至少有2-3个实训室;而针对企业和市场需要“对症下药”,能让毕业生找到职场定位。据透露,针对沪上航运人才紧缺,南湖二分校今年还将和上海打捞局等合作,在沪上首开中职航运类高级船员培训。
首开沪上中职 航运高级船员培训 随着上海国际化航运中心建设,航运人才紧缺的问题已拉响警报。据调查,上海、浙江等地的航运公司主力多是40-50岁的老职工,且人员流失较大,后备不足,青黄不接。国内每年航海类本、专科(高职)毕业生数量为5000人左右,远不能满足8000人的人才缺口。 因此,南湖二分校将和上海打捞局及其他航运企业合作,在沪上首开中职船舶专业——船舶驾驶和轮机管理。新的一轮招生刚启动,过硬的师资已经配备齐全,除了多年储备的交通专业教师外,交通部上海打捞局培训中心将向学校输送航运类专职教师15名,实训教师10名。虹口区教育局也将投入巨资,建设船舶驾驶专业7个实训室、船舶轮机专业5个实训室等。傅耀祖告诉记者,一些应聘者求职遇难,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理论和实际脱节严重,因此,中职培养人才除了必要的知识传授,还应重视技能应用。“实训室的磨练和进入企业实习,这些实战经验都能帮学生在踏上岗位后迅速进入角色。” 针对企业需求 “定制”人才 如果说南湖二分校的船舶专业是个“新生儿”,那么它的汽车维修专业已在业内颇有名气,每年要往大众、通用、丰田等4S店输送几百位技术人才。通用还和南湖二分校合作,“定向”培养汽修人才。谈起毕业生“吃香”的原因,傅耀祖笑道:“专业开设了,但它并不是死的。根据企业和市场需要,我们及时调整课程和教材,给企业定制技能型人才。” 南湖二分校汽修专业的学生都要上两套教材——除了常规汽修课程外,学校老师还和企业共编了一套校本教材。“据几家汽车企业的统计,进维修站的汽车75%都是来做维护保养,因此,我们的教材对这块技能做补充拓展。”汽修专业的学生除毕业前都要考取中级工证书外,还要掌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00个汽车维护操作步骤。 注重实用,并不代表只培养学生一项或一个领域的技能。“技能要精,但知识要广。现代汽车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比如,安全气囊、座椅的记忆功能等。尽管这些知识学生不一定会在汽修工作中用到,但是一定要有所了解。新科技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前不久,南湖二分校还给实训中心新添置了GPS定位仪、车载电视,新建汽车新技术实训室添置了一辆还未上市的汽车样车,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和了解防盗、防震等高科技汽车技术。 老师使学生 重新树立起信心 近日,南湖二分校又传喜讯:15位学生获得“丰田”奖学金,7位学生在“星光计划”中获奖。这其中有南湖二分校老师们的一份功劳。从来不把这些孩子当后进生,“你行”等鼓励的话是他们每日的必修课。 轨道专业学生俞信刚进学校时曾情绪低落,觉得前途渺茫,成天打游戏上网麻痹自己。班主任王老师见了就常找他谈心,给予他的不是责骂而是鼓励。“‘你很聪明,应该能读得更好。’这是她常说的话。虽然很简单,但让我觉得很温暖,也让我渐渐有了信心。”渐渐地,小俞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对于他喜欢的机械类课程更是得心应手。“我或许不是读书的料,但为什么我不能像老师鼓励的,在我选择的轨道专业上做出点成就?” 现在,小俞每天要骑45分钟的自行车到轻轨中潭路实习。“虽然实习很苦,但我并不怕。有句话说得好:百句言语还不如一步行动。所以,我现在最关键是要做好每一步。”虽然中职还没毕业,小俞已经给自己制订了“10年学习发展规划”——大专、本科一步步深造上去。小俞认真地说:“人生的努力刚开始。” 马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