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零收益”产品设计引发客户不满 理性选择挂钩类理财产品 葛玮 王欣 |
前期媒体报道的部分理财产品“零收益”现象,使得投资者对挂钩类理财产品产生了一定的质疑。然而,“零收益”的出现,不应全盘否定挂钩类理财产品。近日记者了解到,建行于去年4月发行的一款汇得盈“H股回归”理财产品已于今年4月底到期,产品22.18%的年收益表现在同期同类产品中处于较高水平。 据建行相关人士介绍,“H股回归”表现出色的关键在于紧抓市场热点,其次产品设置了“齿轮推进型”结构,每季度观察产品表现,如齿轮推进般锁定观察日收益,不因之后股市下跌而影响产品最终表现。实际上,“H股回归”就是运用这种结构成功规避了因“港股直通车”暂缓推出及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自11月初开始的港股下跌行情,在该产品第二个观察日成功锁定73%的产品表现,并将产品年收益率锁定在22.18%。此外,“H股回归”产品同时设置了保本机制,在保障本金安全的前提下参与资本市场投资理财则更为稳健。 某银行系“零收益”理财产品,挂钩几个国内银行H股的相对表现,产品收益率依据“15%-相对表现”支付。引起客户不理解的是,客户当初以为投资的是H股,即看涨H股,结果实际理财产品挂钩的并不是股票的涨幅,而仅仅是股票的相对表现,即看好股票相关性,只有在几个股票涨跌幅一致的情况下,才能拿到15%的收益率。而结果却是股票虽然涨了,挂钩资产的相关性却差了,导致了客户零收益——这才是客户不满的真正原因,即客户在购买产品时并未理解产品的投资理念。当然,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宣传和销售挂钩类产品时,也应详实地向客户介绍该产品的挂钩标的及产品结构,全面揭示产品的投资风险。 从海外理财市场的实践来看,挂钩类产品的发行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这类产品可以与股票、商品、指数、外汇等市场上已有的投资标的挂钩,结构设计灵活,并可完全保证或部分保证本金。应该说,此类产品可以在保障本金的前提下参与高风险市场的投资,既降低了投资风险,同时又拥有获取高收益的机会。 面对市场上形形色色的挂钩类理财产品,建行相关人士提醒投资者,理性选择理财产品。首先,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购买理财产品,都应对投资标的市场有个大概的了解,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投资经验选择投资方式。其次,投资者应独立判断银行的理财产品是否与自己的投资理念相契合,或通过咨询相关理财专家否能认同该产品的投资方向。最后,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是否购买该产品。若片面追求银行理财产品必须是“正收益”和“高收益”,那么必然会导致银行选择产品的主观判断风险增加,并最终使得客户对银行产品的自主可选择性减弱,并进一步导致投资风险上升。 葛玮 王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