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新都会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奥运读秒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上海人家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投资理财
 第A28版:股市分析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深度报道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读者俱乐部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8年5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个别“零收益”产品设计引发客户不满
理性选择挂钩类理财产品

葛玮 王欣


  前期媒体报道的部分理财产品“零收益”现象,使得投资者对挂钩类理财产品产生了一定的质疑。然而,“零收益”的出现,不应全盘否定挂钩类理财产品。近日记者了解到,建行于去年4月发行的一款汇得盈“H股回归”理财产品已于今年4月底到期,产品22.18%的年收益表现在同期同类产品中处于较高水平。

  据建行相关人士介绍,“H股回归”表现出色的关键在于紧抓市场热点,其次产品设置了“齿轮推进型”结构,每季度观察产品表现,如齿轮推进般锁定观察日收益,不因之后股市下跌而影响产品最终表现。实际上,“H股回归”就是运用这种结构成功规避了因“港股直通车”暂缓推出及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自11月初开始的港股下跌行情,在该产品第二个观察日成功锁定73%的产品表现,并将产品年收益率锁定在22.18%。此外,“H股回归”产品同时设置了保本机制,在保障本金安全的前提下参与资本市场投资理财则更为稳健。

  某银行系“零收益”理财产品,挂钩几个国内银行H股的相对表现,产品收益率依据“15%-相对表现”支付。引起客户不理解的是,客户当初以为投资的是H股,即看涨H股,结果实际理财产品挂钩的并不是股票的涨幅,而仅仅是股票的相对表现,即看好股票相关性,只有在几个股票涨跌幅一致的情况下,才能拿到15%的收益率。而结果却是股票虽然涨了,挂钩资产的相关性却差了,导致了客户零收益——这才是客户不满的真正原因,即客户在购买产品时并未理解产品的投资理念。当然,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宣传和销售挂钩类产品时,也应详实地向客户介绍该产品的挂钩标的及产品结构,全面揭示产品的投资风险。

  从海外理财市场的实践来看,挂钩类产品的发行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这类产品可以与股票、商品、指数、外汇等市场上已有的投资标的挂钩,结构设计灵活,并可完全保证或部分保证本金。应该说,此类产品可以在保障本金的前提下参与高风险市场的投资,既降低了投资风险,同时又拥有获取高收益的机会。

  面对市场上形形色色的挂钩类理财产品,建行相关人士提醒投资者,理性选择理财产品。首先,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购买理财产品,都应对投资标的市场有个大概的了解,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投资经验选择投资方式。其次,投资者应独立判断银行的理财产品是否与自己的投资理念相契合,或通过咨询相关理财专家否能认同该产品的投资方向。最后,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是否购买该产品。若片面追求银行理财产品必须是“正收益”和“高收益”,那么必然会导致银行选择产品的主观判断风险增加,并最终使得客户对银行产品的自主可选择性减弱,并进一步导致投资风险上升。 葛玮 王欣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