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新都会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奥运读秒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上海人家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投资理财
 第A28版:股市分析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深度报道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读者俱乐部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19版: 奥运读秒   
本版新闻列表
2008年5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奥运圣火照耀世界之巅
——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看点析
陶邢莹

■ 奥运圣火攀珠峰示意图
  ■ 特制火种灯和火炬能确保圣火不灭
  ■ 大本营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本版图片TP

  50名来自中国的登山队员(其中10人登顶),带上12支火炬和48个引燃器,登上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峰顶,点燃北京奥运圣火,同步转播画面让世界人民分享这一伟大时刻。这将是百年奥运历史上的第一次。

  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我们欣赏的是什么?高处不胜寒,艰难而不孤独。傲视群雄,敞开自豪而博大的胸襟。播撒环保理念,共享奥运盛事、奥运精神……

  登山人

  ■ 看点:不惧万难

  三分在人,七分在天。要想登顶珠峰,用“靠天吃饭”来形容,并不为过。尽管如此,人类追求奥林匹克精神,从不向任何困难屈服。奥运登山队队员是圣火的守望者,他们正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等待登顶最佳时机。

  让奥运永恒不熄的火焰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到达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是7年前,北京在申奥成功时作出的承诺。

  再来听听登山人的感慨。“登山的意义,在于挑战自己的极限、越走越高,这和奥运会的宗旨是一致的。”国际级登山运动健将桂桑自豪地说。

  天气是影响登顶珠峰的最重要因素。从5月1日开始,珠峰开始下起大雪。大范围的降雪,可能会造成人员冻伤、能见度降低、影响运动员体力等危险情况。昨天,天气开始放晴,但仍然不是登顶的最佳时机。在没有降雪的晴天,往往高空风比较大。根据气象观测,今年海拔7000米处曾出现过速度达到64米/秒的大风。“在15米/秒的风速中前行,已经很困难,更何况是64米/秒的风速,能把人给吹起来。”新闻发言人张志坚解释。

  目前,登山队正在珠峰大本营,静观天气变化,随时做好登顶准备。

  今年3月以来,珠峰地区天气,风大、降水少、温度高,给气象观测带来不小的难度。不过,若走进大本营的气象保障团队帐篷,你一定会打消顾虑。

  在30多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里,有12台电脑,其中2台是全天空可见光成像仪,每隔1分钟就能自动为珠峰以及天空拍照。

  圣火

  ■ 看点:永不熄灭

  让圣火燃遍天涯海角,无论山峰多高、风雪多大、气温多低,科技自在人掌握。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火炬研发部总指挥高炳欣表示:“从技术角度讲,哪怕珠峰再长高200米,火炬燃烧也不会发生任何问题。”    

  既要保证燃烧时间,又要保持飘逸感适于拍摄,还要环保,珠峰火炬项目是一个挑战。

  若燃料采用平原火炬的液态丙烷,在珠峰的极端环境下,容易凝固。因此,珠峰传递的是特制的珠峰火炬,采用一根长250毫米的固体燃料,能在80米/秒的风速下正常燃烧8分钟左右,可视性好,同时,燃烧时的成烟量被降到最低。而通常5月份,珠峰顶端最高风速为60米/秒。    

  同样,珠峰火种灯采用了缓燃的固体燃料,自带部分氧化剂,同时加入高科技的保温材料,因为燃烧不但需要氧气,还要保温。如果散热过多,就容易熄灭。 

  一个圆柱体,通体包裹着银色金属外壳,表面刻满红色云纹,中间镶嵌红色的北京奥运会会徽图案,这就是小巧的珠峰火种灯,耐燃、轻巧、操作简便。

  将一节大小如一号干电池的圆柱体燃料柱投入珠峰灯,能持续燃烧8小时,哪怕是在零下几十摄氏度的露天环境中,火种都不会熄灭。

  生活消耗

  ■ 看点:绿色环保  

  这是神圣之峰,它已敞开宽广的胸怀,接纳奥运圣火。这是圣洁之地,但愿人类的涉足,不会践踏这片净土。第一次,绿色奥运的理念,在这里传递。

  海拔8844.43米,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当然,给登山队带来环保能源太阳能。

  第一次,72块太阳能光伏板在世界最高的地方竖起,发电功率达到10千瓦,每天可以产生60多度电。不过,随着进驻大本营的人越来越多,营区的生活供电用量需要用到发电机,每日发电时间不超过10小时。为了节约能源,这里安装的是1200多只节能灯泡,可以节省70%的电力。

  在大本营,工作人员和登山队员使用的一次性饭盒、宣传旗帜等生活用品,使用的都是可降解材料。

  第一次,营区专门配备了两台环保车和5个环保厕所,能对所有排泄物进行统一处理。

  这还不够。每天,有21位环保工人在这里捡拾垃圾。他们会将垃圾集中起来装到卡车上,运送下山,卡车一天拉一趟,约有4吨垃圾。

  通讯

  ■ 看点:畅通无阻

  人烟稀少,并不代表着一片贫瘠。白雪皑皑,并不意味着没有人气。站在世界之巅,同样能与全世界分享到同一个梦想。

  通讯转播,已经没有技术问题,请期待,亲眼见证奥运圣火登顶珠峰。     

  在海拔5200米开设一家网吧,并非天方夜谭。现在,就在珠峰大本营的联想网吧里,笔记本电脑、服务器、打印机、移动存储等IT设备,一应俱全,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工作、娱乐之便。

  网络,真有网聚人的力量,在珠峰也不例外。早在2006年10月,中国移动就全面启动了从拉萨至珠峰的网络覆盖工程。如今,GSM网络已覆盖大本营,能满足记者们的话音、短信、GPRS等数据业务。

  数字能说明一切。从拉萨至珠峰,中国移动共新建基站17座、直放站20座,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完成西藏地区的光纤网络铺设,共有宽带业务节点400多个。

  全程电视转播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活动,画面将比普通电视节目还清晰。

  电视转播的技术难关,若干年前就已经克服。2003年,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中央电视台就已经进行过现场转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去年5月9日的内部测试中,圣火登顶珠峰的电视信号再一次被成功传回中央电视台。

  这一次的转播还有一大亮点,那就是转播画面高清质量。目前,用于转播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的微波系统、卫星系统、全高清转播系统、动力系统及通讯系统已经搭建完成。 

  摄像记者有没有高原反应?别担心,他们可个个都是登山好手,选拔自西藏登山学校,具备3次登顶拍摄经验,在拍摄技巧方面,去年已在北京接受过集中培训。

  本报记者 陶邢莹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