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戏牛”迎牛年 蒋新中 |
|
农历牛年快到了。我不禁拿出喜爱的藏品之一:一件童子戏牛玉雕摆件反复欣赏,兴味盎然。 这件童子戏牛摆件长26厘米,宽13厘米,高11厘米,重5公斤。器物本是一块和田白玉,只因深埋土中,年代久远,周身布满褐色土沁。但在牛背两侧,仍显露出两道温润的白色玉质。从器型和沁色推断,当是明代晚期作品。 这件器物,初看似乎并无独特之处,但细细品味,便觉趣味无穷。 先看造型。工匠巧妙地利用整块玉料设计成一头身躯硕大的卧牛,而牛背上的童子却只占极小部分,且身体紧贴牛背。猛一看似乎与牛不成比例,但这恰恰体现这位工匠的聪明意图:既不浪费这块上好的玉料,又极尽艺术夸张之手法,寥寥数刀,牛形毕露。 再看神态。工匠塑造的是一头极其温顺的“孺子牛”。它似乎是在劳作之余的闲暇间隙安详地休憩,任凭小儿在其宽大的背上玩耍,无怨无悔。整个构图一动一静,动静对比中震撼人的心灵,使观者不禁对老黄牛的精神肃然起敬。 三看意境。欣赏这件作品,使人联想到田间乡野的恬静场景。仿佛这头老牛休憩一会,就要站立起来,摆动身躯,在乡间小道不紧不慢地走动。那童子也会直立起来,跨在牛背上嬉笑打闹。人与牛的相处是多么和谐! 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对牛就有着不解之缘。牛也是常见的玉作题材,据考究,自商代以后,历代玉雕都有牛的形象。人们以牛抒情,以牛言志,代代有新意。牛是人类的朋友,勤劳的标志,精神的象征。在这牛年来到之际,祈望中华民族以老黄牛之精神,走出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困境,展示牛气冲天的好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