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财经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公众服务
 第A23版:投资理财
 第A24版:股市分析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2009年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调查处理学术造假要讲“求是”态度 


  新闻焦点:以浙江大学中医学院博士后贺海波为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一系列学术论文,日前因涉嫌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被撤销。这些论文的作者,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及其课题组的主要成员。

  浙江大学应“求是”

  浙江大学的校训之一是当年竺可桢校长定下的“求是”,希望浙江大学以这两个字为准则,给大众一个真实的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尽管这有可能影响浙江大学的名誉,但真相和良知高于一切。但 纯

  剽窃造假根源何在

  高学历人士之所以在论文上剽窃、造假,原因在于发表论文后,能提高知名度、晋级、涨工资、申请科研经费、去挣演讲费、得到各种行政头衔……有关部门如不反思当前不科学的考评制度、奖励制度、职称评定制度,那造假之风仍会不断蔓延。张成浩

  零容忍要见行动

  对学术失范问题,应采取零容忍态度。零容忍要见行动。对院士课题组论文造假事件,应交独立的调查机构全面接手,浙江大学等单位和机构至多只能协助,所以先别忙着给公众一个“丢卒保帅”的结论,这难以服众。李 记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