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中国60周年征文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投资基金
 第A23版:教育周刊/暑期生活
 第A24版:教育周刊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康健园/保健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2009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陆澹安的做人之道

杨忠明


  最近,在沪上名印家陆康先生的持衡精舍里,看到一页用行楷书写的共十六条的《处世刍言》册页。这是沪上国学家陆澹安先生手迹。据陆康介绍,此件墨宝是他祖父八十岁那年写他自己做人之道,当然亦是写给家人看的。大概是从前读过的《朱子家训》《菜根谭》之类,诵来仄平有韵,抑扬顿挫,委婉之句,如春风,似夏雨,像冬日,字字珠玑,朗朗上口,内容有通情达理的做人之新意,有以人为本的处世之原则,有与人交往的思辨之哲理,有现代人生的审美之艺术。

  原来,澹安先生的这篇《处世刍言》,用平淡的白话语言,掺入一点文言元素押韵写出。或问:何谓“刍言”?《辞海》“刍言”释:草野之人的言论。旧时常用作自己的言论的谦辞。我想,澹安老人自认为是平常之人,所以写自己处世做人的话,自认是微不足道、蹩脚的话,也不是用来教育别人的,只是鞭策自己,引导后辈做人之法。

  也许有年轻人看了这《处世刍言》会说:“现在是互联网、信息、白领流行的新时代了,还用得着这种旧家训吗?这种太陈旧的做人法则不合时宜了。但笔者认为,话是不能这样讲的。或曰:为什么有人为了争抢一个座位,大打出手,差点儿闹出人命来?饭局酒酣中,某人听到一句使自己不愉快的话,勃然大怒,一只酒瓶掷将出去,“杠头开花”!少数无良商人为了赚黑钱,个个成了“化学家”危害他人之健康……全然不顾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涵养,有失于大雅!也有人说:做人很容易,婴儿一出世不就是人吗?其实不然,“做人”很难,一个人从小受家庭、社会的教育、熏陶、影响下所产生的为人处世道德观念各异,当今社会,处于商品经济中的人际关系十分微妙,人心浮躁,人受名利等的诱惑太多太大,老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陆康说:“陆家后人从小遵其祖父庭训,以后几十年来,在社会上与人交往处处遵循家传《处世刍言》的法则做人。”先让我们读几句澹安老人的《处世刍言》里谈及的做人方法:“匆忙时要镇静,得意时要谨慎。施恩不可望报,受恩不能忘报。希望别人对你关心,你先要对别人热情。利己而损及他人的事切不可做,利人而无损于己的事何乐不为。做助人家的事,必须尽心竭力……”

  我发觉《处世刍言》的原则是:第一讲和谐!第二还是讲和谐!它对当今的世人有现实意义的是要在精神文明中做人。当年已经八十岁在世上走过的路、做过的事的老人写出的《处世刍言》有人文精神,有和谐意义,有当今价值,有做人美德,有行为规范。陆康将此墨宝(见下图)复印装框分赠亲朋同好,张挂壁间。我想,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读,是有百益无一害的。陆老做人的观念与如今党和政府提倡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是一致的。其实,咱们中国两千年来一直就是礼仪之邦,有着传统的道德观念与良好修养,应该得到继承与发扬光大!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