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中国60周年征文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投资基金
 第A23版:教育周刊/暑期生活
 第A24版:教育周刊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康健园/保健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2009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拒洋名也不必一刀切

张国举


  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后,石家庄市区生活居住区和大型建筑物的称谓不允许使用洋名(即使用外文或外文直译〈音译〉词汇作为名字)了。

  不可否认,城市建筑起名一味追求洋气、时尚的确是建筑起名文化中的一种病态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在大中城市十分普遍,甚至连一些偏僻小镇街头都有名中带有“巴黎风情”等字样的建筑。可是,这是否就意味着应该一律拒绝建筑洋名呢?笔者以为,建筑名称一味崇洋媚外固然不好,但拒绝建筑洋名也不能一刀切。

  应当看到,在公民社会,建筑起名在某种程度上与公民起名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只要不违反法律,建筑所有人有权决定建筑用什么名字。此外,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文化也在融合之中,文化日益趋向多元,东西方文化正互为注入着生机与活力、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在这种条件下,建筑起名出现洋名也在情理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起洋名这样的事,也不要轻易地加以“崇洋媚外”的文化罪名。

  总之,城市文化既要注重本土文化的特质,也没有必要一味将西方文化拒于门外。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