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世博进行时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夏令热线
 第A16版:夏令热线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学习指南
 第B19版:求职/职场话题
 第B20版:求职/招生招聘
 第B21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2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3版:求职/招生移民
 第B24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5版:求职/职场讲堂
 第B26版:求职/法援沙龙
 第B27版:求职/留学移民
 第B28版:求职/留学移民
   2010年8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功能不择手段吗?

洁 蕙


   央视《百家讲坛》上,鲍鹏山教授在《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系列讲座中做过一个比喻:道德就像一件棉袄,当我们穿上它走在人生的荆棘林中,有的人只顾成功,一心到达目的地,棉袄被树杈荆棘刮破也不管,最后,他到达了成功的目的地,但身上道德的棉袄已残破不堪;有的人为了保护道德的棉袄,只能走得小心一点,慢一点,这样的人也许一辈子都走不到他想到的目的地。所以,孔子说:“君子固穷。”在一个道德要求不高的社会中,道德并不能有助于我们成功,甚至会让守道德的人落到非常困顿失败的地步。

  最近,唐骏“学历门”事件再次引发了社会对成功和道德关系的讨论。从“打工皇帝”在微软、盛大、新华都的履职经历到每年的高额年薪,以及获得的社会知名度,唐骏当然很成功。他本人也对自己的成功非常满意,并写出《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但是,“学历门”事件一出,从唐骏对事件的回应中,人们看到了唐骏成功背后坚守的那一个“信条”: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骗倒所有的人,就是成功。此话一出,有人惊愕,有人鄙弃,但也有人公开或私下表示赞同,认为这句话道出了世俗社会中某些聪明人成功之路的部分现实。

  按我的眼光看,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可分为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两部分,也可谓私德和公德。精神层面如仁者爱人,孝悌之心,富而好礼贫而乐等,如果做不到,社会无法谴责更不能惩罚;制度层面如诚实、守信、忠诚等,如果做不到,社会既能谴责也能惩罚、让违规者付出沉重代价。否则,人人都违反社会规则,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损害了他人,人类社会还能正常运转吗?这就好比在足球比赛中,球员是否乐善好施,是否尊敬教练队友,私生活是否检点,裁判管不着,但一旦发现球员背后铲人,当面踢人,手球,裁判都应出示红黄牌,只有这样,比赛才能公平进行。在社会中,尽管还有很多人实践着成功可以不择手段的信条,但必须对违反公德者进行惩戒,否则,弱肉强食,欺诈作假,哄蒙拐骗,社会达尔文主义一旦公然流行,社会就失去了方向。所以,如果一个行为,涉及的不是富了之后缺乏爱心不做慈善事业,不是富了之后不讲文明礼貌,不是富了之后不孝顺父母这类精神层面的伦理道德,而是涉及造假、撒谎,涉及对公众的诚信这类制度层面的社会公德,就不能不当回事,一笑了之,甚至以成功为理由加以原谅,这恰恰是鼓励他人不择手段争取成功。至少,和这一行为相关的单位和组织,应该对此作出直接而明确的批评,对这样的行为进行必要的惩戒,否则,会使人们产生合理怀疑:你们是否也默认成功可以不择手段呢?推而广之,在公司的其他经营活动中是否也秉承这个“信条”呢?如果不择手段者总是得利,诚实守则者总是吃亏,势必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前者放弃后者,最后,倒霉的是所有的人。(作者为东方都市广播《东方大律师》节目主持人)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