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息浓郁真性情 苏剑秋 |
|
汪琨作为近代海派重要画家之一,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知什么原因而被忽略。只是近几年来随着书画拍卖市场的逐渐有序规范,汪琨与他的书画作品才慢慢显露山水。绘画艺术始终无法脱离时代背景,汪琨这样的跨朝代的画家,他经历清末的动荡和进入民国的整个过程,本身就有一种理念和思维的飞跃。他自幼善画,喜欢笔墨情趣,成年后每见先贤古今雅士真迹、辄刻意临摹,包括款识印章亦仿得惟妙惟肖,这种功力积淀二十余年。难怪海派画风雏形之时,其因出众的才华与吴琴木、张石园被推为三大高手。 几年前,在浙江的一次规模很大的艺术品拍卖会上,我翻阅着图录,心里盘算着,有没有自己心仪的画家的作品。台上拍卖师不断地叫喊,一件件艺术品像流水般掠过,当报到汪琨的这幅只有一平尺的小通山水作品(见图)时,心里为之一动。那疏淡的笔墨和层峦叠嶂的逸气,透析着清末民初的文人气息,重要的是汪琨是那个时期的佼佼者,几个回合的竞拍终于归入我的名下,确有一阵欣喜扑面而来。有了他的作品自然也会对他这个人发生兴趣。回到上海后,首先请装裱师傅重新清洗挖裱,查阅有关资料以便对他和时代风貌有更进一步了解。 江西婺源人氏——汪琨(1877-1946),字仲山。长期居住上海,并从事艺术交流创作活动,早在宣统元年,汪琨就是艺坛活跃分子,曾参与发起成立以书画艺术补益于社会的豫园书画善会,除开展书画艺术创作交流外,还开创了书画团体参与社会慈善活动和会员经济互助的先河。当时的主要成员有钱慧安、蒲华、吴昌硕和王一亭等,汪琨的作用不可或缺。值得称道的是该会活动长达四十年之久,尤其是抗战结束后,汪琨一度任该会会长,可见他的影响之大。由此说明汪琨是画家同时也是社会活动家。1909年他还加入了上海宛米山房书画会,翌年,又成为上海书画研究会会员,当时曾代表江苏省参加南洋劝业会组织的画展,作品荣获优等奖,是对他的作品的一种社会认可。汪琨善画山水,兼工花卉,亦能画人物走兽。除了设色淡雅笔正墨醇外,又具有高古气息,堂堂正正。他还曾一度执教于1925年成立的上海艺术大学。 民国遗老遗少的传统文化渐渐远去,汪琨的笔墨情致依然飘香,疏淡的笔意传递着高古气息不时散发着情思,道出了文人画不会式微,至少目前不会。随便一挂便有了阵阵典雅和悦之气,我倏忽间感悟到汪琨画里的尘外空明,那是对天高云淡的依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