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启事”替代婚礼 吴文元 |
十月一日的《华西都市报》上刊登了一则“结婚启事”,内容简练,全文如下:“胡国宁和孟非业已在蓉登记结婚。频年奔于理想,未遑家室,今携手共奠事业之基,同享人生之味。谨此敬告,并谢众亲友挂念。宴省不柬,尚希曲谅。” 用“结婚启事”替代婚礼,这是值得倡导的。老一辈革命家瞿秋白先生当年就这样做过,我们的一些前辈结婚时,也就给亲友发几颗喜糖,没有什么特别的仪式。婚姻的纽带不是隆重的婚礼,而是两人忠贞的爱情。现在年轻人结婚的费用在飞涨,结婚花上几十万元已经属于很平常了。有的年轻人结一次婚的费用超过百万元,甚至几百万元。最后因欠一屁股的债而成了“婚奴”,一辈子翻不过身来。除了沉重的经济包袱,还背上了“人情”包袱,你结婚时亲友、同事送了礼,“六月里的债,还得快”,人家结婚时你也得去送礼。有一位年轻人给我看了他记录的“人情账”,密密麻麻写着几百个人的名字,不知他何日才能还清。有的年轻人说:“结一次婚,蜕了一层皮。”这一点都不假。为办婚礼,必须日夜奔波,婚礼策划师就像是导演,让你在各种舞台上表演。有的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就晕倒了,原因就是过度疲劳造成的。奢华的婚礼也增加了父母的负担,一些年轻人自己收入不高,不得不依赖父母的资助。有些年迈的父母为儿女操办婚事欠了债,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来还债。因此,倡导用“结婚启事”取代奢华的婚礼很有必要。 当然,要真正做到像胡国宁和孟非那样用“结婚启事”取代奢华的婚礼,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奢华婚礼已经成了一种潮流,一种不可逾越的“潜规则”。首先新郎新娘自己要敢于逆潮流而上,敢于与“潜规则”决裂。只要自己的决心下定了,什么传统观念,什么面子不面子,都可以克服。其次,要做好双方父母的工作,尽量取得双方老人的支持。如果我们的年轻人都能转变观念,就能形成一种简朴婚礼的潮流,为社会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