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狮尾狒以草为食 方圆 |
| ||
|
狮尾狒因尾端有一撮毛簇,酷似狮尾而得名。其相貌奇特,体毛长而厚密,毛色艳丽。雄猴长有长长的犬齿,经常露齿相向,其金色鬃毛往往成为摄影师的拍摄目标。 与大多数猴子不同,狮尾狒的主食是草类,占其总食量的90%~95%。它们常吃草籽、草根、草茎等,偶尔也吃野果、树叶、花朵及昆虫。狮尾狒喜欢坐在地上采摘草叶或挖掘草根,一个地方吃净后便换个地方。由于懒得站起身走路,狮尾狒往往曳足而行,因此臀下就生出了秃裸的老茧。狮尾狒是一种昼行动物,在白天,人们很容易看到它们,但一到晚上,它们就溜到悬崖边上的突出平台上睡觉,利用险要地形躲避豹和鬣狗的袭击。 声音信号对于狮尾狒的生存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狮尾狒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动物,一个大族群的成员可多达1200只,彼此间的通信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当大群狮尾狒觅食时,四散的成员间的距离可能很远,如果某个成员要给整个群体发送信息怎么办呢?很简单,吠叫即可。狮尾狒的远距离通信信号非常嘹亮,听起来就像在“哇嗷”叫。当危险近在眼前时,狮尾狒则通过急促的吠叫相互警告。动物学家认为,某些吠叫可以向其他狒狒传递非常特别的信息含义,比如“狮子就在附近”。狮尾狒有时还用吠叫来威胁敌人或同伴。两只雄猴会为争夺一只雌猴而狂吠不已。如果高亢的吠叫声不能吓退对方,它们就会大打出手。如果遇见敌害,它们往往会先狂吠一通,然后将嘴张得大大的,露出四颗长长的尖牙以示警告。狮尾狒的叫声多种多样,极富变化,既有嘎声嘎气的喊叫和狂躁不安的吠叫,又有温柔的咕哝声,这使狮尾狒成为一个语言丰富的物种。 除了声音信号,狮尾狒还通过面部表情传递信息。狮尾狒的面部表情可谓多种多样,极富变化,有时看上去像是在笑,有时会抬抬眉毛或皱皱眉头,有时干脆做个鬼脸。这些奇怪的面部表情都有独特的信息含义,实际上是在给其他狒狒发信号,可以起到缓解紧张关系等作用。如果一只狮尾狒向另一只狮尾狒露出它的尖牙,那是在警告对方:“小心点,否则不客气了!”如果它只是冲后者咧嘴笑,那是在告诉对方:“对不起,很遗憾。” 虽然狮尾狒一个大族群的数量可多达1200只,但狮尾狒的大部分社会活动仍局限在小族群或家庭。一个家庭通常由一只雄性狮尾狒王和两到十几只雌性狮尾狒组成。而一些神情忧郁的单身雄性狮尾狒也会聚集在一起,组成“王老五”群体,游弋于小族群之外。这些“王老五”群体经常穿梭于各个家庭之间,不断偷窥着别人的“妻妾”,一旦有机可乘便行挑逗、勾引之事。 作为“一家之主”的雄性狮尾狒在面对单身汉的挑战时,常发出凄厉的尖叫声,将它的“妻妾”们召集在一起,而挑战者则以狂吠回答。这时,“一家之主”开始来回奔跑,在身后搅起一股小小的沙尘,而单身汉们则在后面紧紧追赶。最后,“一家之主”窜上一棵树,猛烈摇晃树枝,同时嘴里发出“Yeow-Yeow-Yeow”的尖叫声。一个挑战回合到此结束,单身汉们一声不响地悄悄溜走。“一家之主”通过这种仪式显示自己的强壮,就像是一场表演秀。 然而,对于“一家之主”来说,有时“表演”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单身汉群落最终会瞄上一个家庭,发动一次决定性的攻击,从而接管这个家庭。通常情况下,单身汉们会群起攻之,不停地追赶“一家之主”,直至其筋疲力尽,随后,一只单身雄性狮尾狒会挺身而出,与“一家之主”进行最后决斗。决斗双方毛发直竖,相互撕咬、抓扯,激烈时可能给对方留下致命伤害。 与其他种类的灵长类动物不同,一般来说,被赶下台的雄性狮尾狒仍可留在小族群里,主要职责是照顾幼猴,但是失去了交配权,相当于伯父或叔叔的身份。 狮尾狒的天敌很多,兀鹫、花豹、鬣狗和胡狼都对它们构成威胁。兀鹫对小狮尾狒的威胁尤其巨大。这种体形硕大的食肉鸟白天盘旋在半空中,时刻注意着小狮尾狒的一举一动,如果发现哪只小狮尾狒离开父母的保护范围,它们便会从空中俯冲而下,两只尖如铁钩的利爪迅速抓起小狮尾狒,一眨眼的工夫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狮尾狒面临的另一大威胁来自人类。虽然狮尾狒生活在高高的山上,以草为食,但偶尔它们也下山偷食农民种植的庄稼。附近的农民们为了对付这些神出鬼没的“害兽”,经常在它们出没的路径上挖掘陷阱,甚至摆放毒饵。 方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