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遗墨香犹在 陈志宏 |
去年11月,沪上现代海派花鸟画的代表画家钱行健驾鹤西去。望着恩师手迹,正所谓“归来悲痛不能食,壁上遗墨如栖鸦。” 1978年我20岁,有幸与钱行健恩师同室共事专业美术工作。每天一起习字作画,每周一天外出写生。钱老师的记忆力极强,他善于观察和研究各种鸟类,捕捉飞鸟的瞬间姿态和动感,所以他画出来的鸟栩栩如生,优美动人。我们每年还去外地写生,因为当时的交通条件有限,我们会乘上破旧的汽车,跋山涉水,游览名山大川,领略大自然的造化,品味大自然的魅力。他常常教导我要吃得起苦。1988年我去日本生活和工作了18年,他常写信来鼓励我。跟随恩师33年,无论是在艺术上和为人处世上,我都受益匪浅。 恩师钱行健的工笔和写意花鸟画,题材十分宽广,凡能入画者尽收于笔下,且都概括生动、朴厚灵奇,既有古韵,又富新风。他所画的鸟置于树木花草间,苍润有致,动静结合,书韵画趣尽收眼底。他确实画出了海派花鸟画的又一派生机,为新海派花鸟画开出了新篇章。 恩师在书法上也博学精研,厚积薄发,融会贯通。中年时的他对篆刻也极力研究,还专门为我刻印三方并画了近二百幅的手稿和作品给我,成为我一生最珍贵的藏品。我回国后整理了恩师手稿,去年夏天拿去恩师家中请他过目,恩师在其中一本册页中题道:“此册所载系当年所习之字画,经志弘(我的画号)仁弟细心收集汇编成册,阅后感慨系系,往事如云,人生易老,已弹指三十载矣。”我阅后泪流满襟,感动不已。我的号和斋名也都为恩师所取。师生情缘似父子。(图为30年前与恩师写生归来合作,款亦恩师所提。往事历历,以为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