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公众服务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投资理财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地产新闻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2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4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7版:现代家居
 第B18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9版:家装之窗
 第B20版:职场方圆
 第B21版:新智
 第B2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3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4版:E生活
   2011年1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收昂贵药品外包装 装入伪劣药粉卖假药

唐辰佶 袁玮

  绍波 图

  本报讯 (通讯员 唐辰佶 记者 袁玮)假酒、假烟已是害人不浅,生产假药更是令人痛恨。近日,虹口区法院对一起结伙生产假药案件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魏林、王鹤、郭东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9个月至1年。

  魏林和王鹤是同乡好友,一起来上海闯荡,经过几年的努力,两人合伙承包了一家废品收购站。生意挺红火,两人又招聘了一名小工郭东帮忙。

  由于收购站就开在一家医院旁边,经常有医护人员将使用过的名牌药品外包装、药瓶和使用说明书等拿到废品收购站处理,而同时也常有人高价回收这些药品包装。

  魏林和王鹤很快察觉到这个情况,便四处打听这些包装的用途。经过几天“摸底”,魏林从同行处得知,现在时常有人回收昂贵药品的外包装,自行加工,装入廉价、伪劣药粉,生产出伪劣药品,然后销往外地。由于这么做成本很低,利润十分诱人。

  于是,魏林、王鹤立即加入这个“行业”,从全市各大医院收购药品外包装,还让郭东往返于各医院附近的废品收购站,高价回收外包装,再从外地购进大量廉价的劣质药粉,3人结伙在自家的废品收购站内,将使用完的药品外包装清洗干净,然后装入药粉,配上使用说明书等附件,伪造成足以乱真的名牌“成品药”,小小的“制药工厂”就这么建立起来了。

  然而好景不长,3人刚准备为假药寻找下家,就被前来突击检查的民警查获,共有4000余盒刚封装完成的假药品被缴获。经鉴定,上述药品均不符合药物标准规定。

  法院认为,3名被告人均已构成生产假药罪,且社会危害性严重,不过鉴于3人认罪态度较好,假药尚未流入市场,酌情从轻处罚。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