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女鼓王 王汝刚 |
每年春暖花开,我们剧团都会赴外地巡回演出。虽然走南闯北非常辛苦,但是,能够使人开拓眼界,认识大千世界,接触社会百态,真是乐在其中也。 有一年,某演出公司邀请我们去湖南表演,行程包括长沙、岳阳、常德、怀化等地,最后一站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吉首地处湘西,群峰叠翠,风景如画。市区人烟稠密,街景热闹,上海豫园商城还在这里开设了一家南翔小笼馒头店。我们兴奋极了,放下行李就去品尝家乡美味。上海经理热情接待我们。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小笼馒头端上桌,外带香醋和姜丝。令人不解的是,还送上一碟鲜红的辣酱。上海经理尴尬地解释道:“当地老百姓嗜辣如命,我们刚来落户时,请他们提意见。大家认为小笼肉馅不放辣不好吃。我们啼笑皆非,再三说明,根据正宗配方,小笼馒头肉馅是不能放辣的。这下老百姓不高兴了:你们应当入乡随俗嘛。当然咯,你们有主动权,辣可以不放在肉馅里,但是可以和在面粉里嘛。最后,达成协议,每客小笼上桌,必须奉送一碟辣酱。”我平生第一次蘸着辣酱吃小笼馒头,个中滋味不敢恭维。上海经理询问意见,我只能低头回答:“别有风味。” 演出空隙,自治州领导陪同我们游览风景区。由于景区建筑顺势而下,因此大家先乘坐汽车到达山顶,然后,下车步行盘山游览。 爱开玩笑的李九松会捉弄人。他顺手摘下杨柳树上的嫩叶,放在手掌反复搓揉。然后,凑近鼻子边闻边说:“香,真香。”这些举动果然引起了青年演员的注意:“这是什么?”李九松一本正经说:“新茶叶。”青年演员信以为真,接过杨柳叶子,放在灌开水的旅行杯里。几分钟后,打开杯子品尝新茶,又苦又涩的滋味喝得两人呲牙咧嘴,狼狈不堪。 谁知不一会儿,轮到李九松出洋相了。他患有恐高症,眼望悬崖峭壁,行走崎岖山路,紧张得满头大汗,不禁号啕大哭起来。我边招呼青年搀扶他下山,边与他开玩笑:“好啦,不要哭啦,不然的话,别人以为你是来扫墓上坟的。”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苗寨吃午饭。虽说满桌鸡鸭鱼肉,但是,有些菜就是吃不习惯,比如一道辣味糯米鱼,采用寸把长的活鱼,放在酒糟中发酵,等到鱼味发臭,甚至长出蛀虫了,才加作料烹制,这道又辣又臭的名菜,我们谁也不敢染指,苗寨百姓却吃得津津有味。 苗族姑娘真可爱,她们唱着苗歌向我们敬酒。在动人的歌声中,我们喝下了不少苞谷酒。据说,苗寨百姓能歌善舞,往往传达国家政策,也采用唱山歌的形式。那些“红头文件”通常由村长亲自“宣唱”:“众位呀,乡亲嗨,请听好咯;重要呀,文件嗨,下达喽;计划生育呀,有规定嗨,一夫一妻呀,最幸福,男人不得喽,讨小老婆哩……” 午后,我们为苗寨百姓表演滑稽节目,逗得他们前仰后合。最后,村长宣布:“为了欢迎贵客,请女鼓王亲自打鼓。”只见几位大汉抬出一只直径足有四五尺宽的大鼓,放在空地中央。一位身穿翠绿苗族服装的中年妇女出场了,她脸带微笑,气度不凡,快步走到鼓边,操起两根尺把长的鼓槌,鼓槌上系着三四尺长的红绸,只见她轻轻一抬手,顿时全场寂静。随着鼓槌起伏,鼓声由轻到重,音韵远扬,轻如银珠落玉盘,重似春雷震天霆,击鼓动作更是身手不凡,瞬息万变,还伴以鲤鱼翻身,倒踢紫金冠等优美舞姿,看得我们目瞪口呆。村长自豪地介绍:“她就是苗家女鼓王,周恩来总理曾经三次接见她。随着年龄渐迈,除非有贵客远来,一般很少再打鼓……” 我曾经与这位女鼓王合过影,这张珍贵的相片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每次看到这张相片,那惊心动魄的鼓声仿佛还在我的耳畔回响,激情四射,持续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