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之旅展示亲民 中日步出风波阴影 |
问:中日关系在这次峰会后能否走出钓鱼岛风波的阴影?如何看待中日关系未来的发展前景? 答:正如杨洁篪外长所总结的,温家宝总理此次与会是传递信心与力量的合作之旅,也是对日本人民的慰问之旅。在峰会前夕,温总理专程前往日本地震灾区,在满目疮痍的废墟前献花哀悼,在避难所席地而坐与灾民聊家常道慰问,展现了他一贯的亲民形象,也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日本灾区民众社会深切的同情和灾后重建的大力支持。温总理还应灾民的请求挥毫题写了“信心、勇气”和“永远微笑地活下去”等勉励之词。这些真挚热情、体贴入微的举措深得日本各界的普遍赞颂,就连对华态度一向比较严厉的《产经新闻》也在其报道中称赞说,中国总理在灾区人民面前表现出的温情和魅力让日本的政治家矮了半截。 在峰会期间,三国领导人按惯例分别举行了三场双边首脑会晤。在温家宝总理与菅直人首相的会晤中,双方同意以辛亥革命100周年和明年的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为契机加强双边合作,进一步深化战略互惠关系。温总理在强调两国在防灾救灾领域密切磋商,建立有效合作机制外,还针对“3·11”震灾后日本民众最关心的话题,郑重宣布中国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对进口日本食品的限制措施,并恢复和扩大中日旅游交流。日本媒体均以显著地位报道了中方的承诺。两国达成的其他共识还包括继续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加强合作;促进双边的人文交流和青少年互访活动,夯实中日友好的民意基础,等等。 去年9月发生的钓鱼岛撞船风波导致中日关系跌入低谷,彼此间的战略互信、经贸合作和国民感情都受到严重伤害。此后,双方都在寻找转圜机会,但毕竟基础薄弱,回暖有限。“3·11”震灾可以说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带来难得机遇。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在第一时间表示对灾区人民的诚挚慰问,并迅即派出救援队,提供救援物资。尤其是国家主席胡锦涛特意到日本驻华使馆悼念罹难者,在中日外交史上堪称破天荒第一遭。这次温家宝总理亲往震灾现场慰问,并与菅直人首相举行双边会晤,达成一系列共识,表明中日关系已开始走出钓鱼岛风波的阴影。 “朋友可以选择,邻居必须友好”。中日两国是亚洲两个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大国,互为双方最重要的周边环境。日本是中国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第三位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2010年,对华贸易在日本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已上升为20.5%,与第二位美国的差距(12.7%)逐渐拉大。日本一些大企业的利润40%至50%来自中国。而中国在推进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中也希望得到日本的技术合作。“合则两利,斗则俱损”正越来越多地被两国的有识之士和广大民众所接受。和衷共济、深化合作。这是历史潮流,也是民意所向。当然,由于中日间既存在着历史的恩恩怨怨,又有现实的利益对立,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彼此间的对立和矛盾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彻底解决,未来中日关系将呈现竞争与合作并存,在曲折中前进的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