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专题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我的父辈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民生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法治视窗
 第A16版:早间点击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目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读者之声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32版:股市分析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教育·人物
 第A35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6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走通天路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设计交流
 第B1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2版:现代家居/特别提醒
 第B13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4版:家装之窗
 第B15版:新智
 第B16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7版:地产新闻
 第B18版:公众服务
 第B19版:地产新闻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2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3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4版:E生活
 第T01版:新尚
 第T02版:走近大牌
 第T03版:品牌专题
 第T04版:名表风尚
 第T05版:表情之旅
 第T06版:男士部落
 第T07版:冰享夏日
 第T08版:热门场地
 第T09版:创意主张
 第T10版:扮靓报告
 第T11版:都市唱响
 第T12版:城市品质
 第T13版:现场表情
 第T14版:资讯柜台
 第T15版:信息橱窗
 第T16版:明星秀场
   2011年6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趣话两岸词汇差异

周天柱


  有许多文友经常问我:你从事涉台写作这么多年,如何理解两岸文化异同?对这个问题,已故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有独到见解:只有正视两岸词汇的差异,才能真正了解两岸文化异同。

  时光虽流逝了近20年,但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次入台采访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当时入台的上海记者极少,岛内邀请方对此十分重视,专门安排了张先生与曾小姐协助我。

  第一天的采访连跑了3个部门,先后专访了5位重量级人物,直到晚上10点我才腰酸背痛地回到下榻饭店。三人在饭店咖啡厅刚入座,张先生就迫不及待地掏出纸与笔向我提议:“明后天我们还有更繁重的采访任务,要不我们现在就好好检讨一下。”一听此话,我顿时傻了眼,辛辛苦苦按照事先谈妥的路线图采访,究竟哪里犯忌需立即“检讨”?

  看着我莫名惊诧的模样,张先生也一脸茫然,似乎在说:我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台湾称国语),难道你听不懂吗?还是曾小姐机灵(她先前曾来大陆好几次),瞅着我俩大眼瞪小眼地在演“双簧哑剧”,她忍不住抿嘴笑起来,一语道破天机:“看来这就是两岸长期缺乏交流产生的误会。张先生所说的‘检讨’,指的是双方需认真总结,决不带有任何贬义内涵。”听了此话,我与张先生才恍然大悟,仰头对视,大笑不止。

  细数两岸日常生活中的词汇差异真有不少。比如说上海爱称“出租车”为“的士”,可走遍台湾,南北皆称“计程车”。台湾人很实用地把数学领域的“计程”两字移用于此,一听就让人明白。而“出租车”虽直白,却少了那么点趣味;至于港式洋泾浜英语“的士”,倒实在叫人摸不着头脑。

  在岛内用语中,由英文译音而演变的词汇俯拾皆是。

  如“作秀”,大陆称“表演”;“迷你”,大陆意谓“袖珍”、“摩登”;“酷”即“前卫”、“时尚”;“巴士”,指“公交汽车”。“捷运”这个外来词也是台湾创意翻译。据说可能是因为当初台北第一条地铁路线既有地下段,又有地上段,说“地铁”似乎不全面,讲“轻轨”有点怪怪的,结果就创造了一个新名词“捷运”。

  台湾即将开放大陆同胞赴台“自由行”,快速检视两岸最常用或常可见的词汇差异很有必要,历数日常点击率最多的有:关节——关系、情势——形势、营造——打造、愿景——前景、矽谷——硅谷、便当——盒饭、智慧财产权——知识产权、窝心——贴心、奥步——阴招、透过——通过、回响——响应、机车——摩托车、厘清——分清、豪雨——暴雨、积体电路——集成电路、桌球——乒乓球、凤梨——菠萝、雪柜——冰箱、福祉——幸福、化妆室——厕所、飞弹——导弹……不一而足。

  在此,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由于近年来海峡两岸人员密切往来及文化交流日趋热络,上述不少的台湾用语现今大陆同胞不但能懂,而且大江南北的报章书端也纷纷追新采用,说“台湾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还真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