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文学咖啡馆” 曹致佐 |
涅瓦大街比香榭丽舍大道还要早建几十年。导游说,在这条街上可自由活动一个半小时,附近有普希金铜像和“文学咖啡馆”。经过寻找,在喀山大教堂对面的横街,我怀着景仰的心情拜谒了“俄罗斯文学的太阳”。这儿离涅瓦大街百步之遥,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一边车水马龙,一边冷冷清清,除了我在拍照,居然不见一个人影。 在我的想象中,“文学咖啡馆”一定会有与众不同的标识。我沿街挨门逐户地观察,却杳无踪迹。在这段不足千米的路上我来回寻觅了2次,都无功而返。 上午游览皇村。我循香追溯,一看到咖啡馆就登堂入室。只见室内室外都已满座……我又闯入了第二家,也顾客盈门,店堂内没有任何有关普希金的醒目标记。第三次来到莫以卡河的桥头边。茫然中决意去河对岸看看。过了绿桥没走几步,在几根廊柱的后面,蓦然看到了普希金的画像,而下边是赫然醒目的“1816”。 我兴奋地进入了“文学咖啡馆”,没想到店堂内空空如也,而内厅也寥无人影。又朝前走了几步,猛然看到了正在喝着啤酒的施祥和陶教授夫妇。他乡遇故知,我们都惊喜异常。原来,施祥捷足先登,陶教授夫妇接踵而至。陶教授帮我要了一杯咖啡。 这家咖啡店原名“伍尔夫甜食店”,至今仍保留着上世纪30年代原貌。厅堂的另一头,塑有一尊真人般大小的普希金坐姿蜡像。诗人身穿漂亮的燕尾服,右手握一支鹅毛笔…… 巨星陨落之后,深受普希金影响的果戈理、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作家,经常来到这家甜食店,谈诗论文,针砭时弊,店铺的名气愈来愈响,故改名为“文学咖啡馆”。 陶教授夫妇已参观过2楼。陈琦女士说,楼上的楼面不算很大,但布置雅洁悦目。靠里有一架黑色钢琴,墙上的挂画都与普希金有关,普希金夫人的肖像,真是美艳骄人,普希金就是为她决斗而死。 回头凝望“文学咖啡馆”,不禁感慨系之:这家老店已超越了建筑本身,与普希金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