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上海好心人节”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艺术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新民楼市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理财·银行保险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法治视窗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30版:阳光天地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职场方圆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上海闲话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2版:资讯生活·旅游
   2011年9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镇馆三宝”与“残缺美”

任海杰


  进了卢浮宫才知道,宫内的雕塑作品要胜过绘画作品,而所有的作品如果要仔细欣赏,花一个月也不为多。我们停留的时间有限,我只得大致浏览一下后,重点欣赏卢浮宫的“镇馆三宝”:维纳斯女神、胜利女神、蒙娜丽莎。

  就好比听音乐,现场与唱片还是有区别的。当我走到维纳斯女神前,发现她的脸部神态似乎比图片中少了些严肃,多了一丝笑意,那份笑意的神秘感不亚于蒙娜丽莎。维纳斯女神坦胸侧脸,亭亭玉立,看着在她眼前络绎不绝的游人,好似在调侃地说:多少年了,你们都在欣赏我,奉我为美神,但我却是断臂的。听说你们中有不少艺术家,尝试为我接上双臂,但一旦接上,我反而没有原来的美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是啊,当我走到二层,来到巍然挺立、气势非凡的胜利女神雕像前(我站着,也只够得上她脚下的基石),发现她居然是无头的。也就是说,卢浮宫的“镇馆三宝”中,有两宝都是残缺的,然而这非但没有影响人们对其美的欣赏,反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残缺美”。残缺而能成为镇馆之宝,这充分说明了西方人对美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观念。也许,在这个世界上,完美是不存在的。美,永远是相对的。残缺也能成为一种美,成为一种审美的境界。

  当来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肖像前,我想,10个人中大概有9个会感到“惊讶”——不是惊讶她的美(已经太熟悉她那神秘的微笑了),而是惊讶原作的尺幅原来这么小!加上围栏的距离,灯光的反射,拥挤的游人,观赏清晰度似乎还不如画册上的蒙娜丽莎。然而,这就是真品,唯一的蒙娜丽莎。由此体会到,艺术作品,一定要看原作;就画册和原作而言,雕塑作品更值得现场欣赏,因为它更有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