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上海好心人节”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艺术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新民楼市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理财·银行保险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法治视窗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30版:阳光天地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职场方圆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上海闲话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2版:资讯生活·旅游
2011年9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维罗纳那醉人的安静

朱全弟


  在意大利维罗纳,我住在当地四星级的马克辛姆酒店。我们的房间在二楼。开窗,就是墙体外的两棵水杉树,无论我躺着小憩,还是推窗写作,都有一抹浓郁的绿色伸头来张望。我站起来,探出身子,几乎触目可见的就是鸟儿,也许嗔怪我的唐突,抑或它们也怕陌生,总有一两只鸟腾挪飞起,或黑或白,一样可爱。我的心情因之而变得恬淡,有趣而怡然。到欧洲,在宾馆里写作,有点奢侈。累了,或者是思路枯竭了,就出去走走,附近的每一条马路、每一个街心花园,甚至沿街的每一幢建筑,我都经过了。

  宾馆前面一条路,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还有体积较大的房车。想必是它们的主人初来乍到逛去了。还有许多方方正正的垃圾箱,同样有序地安放在路边,没有异味,没有肮脏,当然也不新,这些并非刻意保持的干净,看上去很清爽的。

  凭窗眺望,我可以看见对面人家,全部是绿色遮阳棚,只要住人,所有的阳台上都有吊兰、鲜花,意大利人爱花惜绿让我深有感触。因为是郊区,路狭小,靠近房子的上街沿仅可二人同时通行,但是住户人家都有一方绿地,或大或小,栽花莳草,甚至还有种植蔬菜瓜果的,有深深的庭园,也有靠墙的一抹绿色,但全部是铁栅栏和铁丝网围起来的,梳理得井井有条,还严守着主人的私密性。

  红色的墙体,白色的门与窗,干净利索,没有一丝乱象,曾在欧洲留学的朱小姐说,这里应该是廉租房。时间久了,我也看出一点门道了,那就是进出其间的人,中老年居多,大多穿着朴素,时髦艳丽的意大利姑娘没看见。但是,从他们平和的表情,以及阳台上的花卉,让我感慨,即使清贫,门前的鲜花照样开放。

  很久没有这般安静了。一连三天,我在房间写下七篇此前驱车游览新疆的散文,收获颇丰。除了每天早上出去,“借”意大利居民的广场锻炼外,中间出去散步,500米内就有一个很大的街心花园,里面有参天大树,条凳伺候,随便一坐,很惬意。最多的是鸽子,随处可见,不怕人,悠闲自在。幼儿园、学校都很漂亮。相比之下,廉租房稍显简陋,其实在我看来也不过是简洁而已。

  维罗那的街区,有太多的大树,让人好生羡慕。学校、广场都是参天大树。街上少有行人,除了遛狗者。老人都开着小排量的车,以车当步。年轻人也不张狂,开的也多是这样的车。到处是庭园深深,草木萋萋,从周末到平时,几乎都没怎么看见人。这样的安静,仿佛失血因而变得苍白的脸,少了生气,但弥漫着的静谧气氛却浓郁得化解不开,他们习惯了,来自东方上海的我多少有些惊讶:生活,可以这么安静和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