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广告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长三角/ 专版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法治视窗
 第A28版:职场方圆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1版:新民环球/人物·社会
 第A32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4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公众服务
 第B19版:现代家居
 第B2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23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4版:新智
 第B25版:E生活
 第B26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7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8版:E生活/家电生活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风信子蓝的少女

刘伟馨


  《穿风信子蓝的少女》,是美国同名电影中维梅尔的一幅名画,尽管在历史上,维梅尔并没有画过这样一幅画,但不妨碍电影以此为基础,虚构人物,建构情节,演绎故事,让我们在光影里,通过一幅画的传奇,在时间的流转中,窥视世态、人心、风情、风俗……

  维梅尔与伦勃朗一样,是十七世纪荷兰著名的画家,只不过留存的画作很少,据说也就四十来幅。维梅尔油画最大的特点在于,他善用光影和色彩的细微变化,表现日常家庭生活的诗意,画面大抵为一两个女人,在室内或劳动或闲坐。他最为著名的画要数《倒牛奶的女人》和《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后者曾由英国导演皮特·韦伯根据同名小说拍成电影,由斯嘉丽扮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获得好评。

  虽然电影《穿风信子蓝的少女》,虚构了维梅尔的名画,但故事产生的吸引力,让我们欲罢不能。它不像《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描绘名画产生的过程,而是用画作几易主人、历经数个世纪辗转流浪的丰富内容,把画与人,画与情,画与社会,画与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让我想起电影《红色小提琴》,一把流转几百年的小提琴,带出了多少关于生命和艺术的故事?确实,时光、记忆、秘密……这里有太多的魅力值得追踪,难以穷尽……

  电影里的《穿风信子蓝的少女》是这样一幅名画:一个女孩坐在窗前,两眼凝视着窗外,手放在桌上,桌上有一个陶瓷的瓶子,有一个装物的篮子。一个新来的美术老师,被性情有点古怪的教历史的女同事引入家门,她要让美术老师观看的,就是这一幅画。看看历史老师是怎样评价它的:“你看这女孩的眼睛,像珍珠一样,她眼神中充满着渴望。陶器折射的光线洒落在她的身上。你看这块玻璃,像水波一样光滑。还有这个篮子,轻触笔尖,画出来的凹槽,带着芦苇编的质感。”历史老师几乎是用一生,在研究不被世人所关注的这幅维梅尔的名画。电影就在她的讲述中,缓缓展开画的秘密……

  电影由几个小故事构成,所采取的倒叙手法,由近及远:它从1880年开始,一直追溯到维梅尔创作这幅画的1670年。每一个小故事在时间上都有关联:《礼物》里,航海商人要送女儿结婚礼物,该不该送维梅尔的画?这幅画留存着航海商人初恋刻骨铭心的记忆,以致影响了现在的爱情生活。最后,商人懂得了:爱情是要用心去经营的。《晨光》里,被洪水包围的农舍,小船上载有一个婴儿和一幅画,纸条上写着:用卖画的钱养活婴孩。女主人不满意丈夫只知道修堤和种马铃薯,向往着更广阔的世界,在卖画的过程中,她最终觉悟:为了家庭辛勤劳动,就是最简单的爱。《水狼》中,辍学的大学生,热爱科学,反对迷信,爱上了舅妈的女仆,生下孩子。最后,只能将孩子和画,偷偷送往被洪水包围的农舍。镜头拉到维梅尔创作此画,那时,他穷困潦倒,但他的女儿,渴望外面精彩世界的眼神,给了他灵感,结果,以女儿为模特,留下了这幅名画。

  电影《穿风信子蓝的少女》,充满浓郁的十七至十九世纪荷兰风味,镜头里,“低地之国”的洪水,旋转的风车,戴白色风帽、系紧身围腰、穿多层裙子的女人……让故事有了别样的氛围。不过,别忘了电影最后一个故事:这幅画由历史老师的纳粹父亲,在“二战”期间,从一个犹太人那里劫获而来,虽然历史老师嚎啕大哭,有些许忏悔成分,但她连夜带画出走,让画的归属,又起了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