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的腔调 徐文标 |
读初中的孙子,有时回答你的所问,会拿腔捏调,令你忍俊不禁。 一次全家吃晚饭时,我问他,这次考试,年级里排行榜第几(那时学校还搞排行榜)?他的回答,声音轻悠悠的,还有间隔的拖音“1——2——3。”我一听有点惊喜,排在这么前面。还想知道得更确切些,便进一步问:“第一名?”“不是”。他还是轻悠悠地答。“是第二名?”“不是。”他依然是这样的语气。于是我就说:“那么是第三名啰?”“不是。”他仍然一副老腔调。这可把我搞糊涂了,便说:“那你究竟是第几名呀?”这回孙子不回答了。而他的妈妈咯咯地笑了,并代他的儿子回答:“爸爸,年级里一共400人,他考了123名。”呵,原来如此。全家人除了孙子,都哈哈大笑起来。笑他将“123”分开来读长音,而不是连贯地一气呵成,给人一种错觉。这大概是以此来掩饰一下名次的不理想吧。 后来学期结束,放假了,也是在吃晚饭时,我问他:“这次数学考几分?”这次回答,又是轻悠悠的老腔调,又是拖着长音:“100——”“英语呢?”“100——”“语文呢?”“100——”我听完大喜,竟然三门课满堂红,连说“好好好!”谁知儿媳又像那次一样咯咯咯地大笑,边指正道:“爸爸,你听错了,不是说考一百,是说考一般。”孙子将“一般”的“般”字拖长音,我便听成“一百”了。最后孙子不得不告诉我真实的分数:数学99;英语92;语文77。这样平均下来,不到90分,也确实是一般,说得没错,只是因为“一般”他又故伎重演。 现在的孩子远不像我们小时的老实,会玩幽默了,我倒是看好他们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