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广告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长三角/ 专版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法治视窗
 第A28版:职场方圆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1版:新民环球/人物·社会
 第A32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4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公众服务
 第B19版:现代家居
 第B2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23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4版:新智
 第B25版:E生活
 第B26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7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8版:E生活/家电生活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孙子的腔调

徐文标


  读初中的孙子,有时回答你的所问,会拿腔捏调,令你忍俊不禁。

  一次全家吃晚饭时,我问他,这次考试,年级里排行榜第几(那时学校还搞排行榜)?他的回答,声音轻悠悠的,还有间隔的拖音“1——2——3。”我一听有点惊喜,排在这么前面。还想知道得更确切些,便进一步问:“第一名?”“不是”。他还是轻悠悠地答。“是第二名?”“不是。”他依然是这样的语气。于是我就说:“那么是第三名啰?”“不是。”他仍然一副老腔调。这可把我搞糊涂了,便说:“那你究竟是第几名呀?”这回孙子不回答了。而他的妈妈咯咯地笑了,并代他的儿子回答:“爸爸,年级里一共400人,他考了123名。”呵,原来如此。全家人除了孙子,都哈哈大笑起来。笑他将“123”分开来读长音,而不是连贯地一气呵成,给人一种错觉。这大概是以此来掩饰一下名次的不理想吧。

  后来学期结束,放假了,也是在吃晚饭时,我问他:“这次数学考几分?”这次回答,又是轻悠悠的老腔调,又是拖着长音:“100——”“英语呢?”“100——”“语文呢?”“100——”我听完大喜,竟然三门课满堂红,连说“好好好!”谁知儿媳又像那次一样咯咯咯地大笑,边指正道:“爸爸,你听错了,不是说考一百,是说考一般。”孙子将“一般”的“般”字拖长音,我便听成“一百”了。最后孙子不得不告诉我真实的分数:数学99;英语92;语文77。这样平均下来,不到90分,也确实是一般,说得没错,只是因为“一般”他又故伎重演。

  现在的孩子远不像我们小时的老实,会玩幽默了,我倒是看好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