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广告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长三角/ 专版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法治视窗
 第A28版:职场方圆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1版:新民环球/人物·社会
 第A32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4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公众服务
 第B19版:现代家居
 第B2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23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4版:新智
 第B25版:E生活
 第B26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7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8版:E生活/家电生活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论坛在沪举行
地方院校莫“克隆”重点本科

马亚宁


  本报讯 (记者 马亚宁)我国大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个让人迷惑的悖论:一方面是高校扩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一方面是企业不断抱怨符合市场要求的真正人才越来越少。昨天,由上海电机学院主办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高层论坛在沪召开。来自全国近50所地方本科院校和教育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探求破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悖论的良策。

  我国700多所本科院校中,约有600余所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会专家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已从培养学术精英转向培养应用型、职业型、技术型等多样化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同时,知识经济社会中,对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提出了新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备受关注。

  目前,我国许多本科院校已经走出了盲目攀比、复制重点本科的误区,逐步对建设应用型本科产生认同,并开始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方面开展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原教育部副部长、中国高教学会周远清认为,地方本科院校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过程中确立自身的地位和价值。

  近几年,上海电机学院以“技术立校、应用为本”为办学方略,开辟了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鼓励学生加入教师科研团队开展科创活动、搭建多个产学研平台,构建一支特色型“双结构”师资队伍。上海电机学院院长夏建国指出,只要定位明晰,选择符合自身传统特色和办学条件的教育类型,地方本科院校也能办成一流的、高水平的技术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