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高科技企业并成功开拓市场 华裔俄罗斯商界翘楚杨大卫 曹妍 |
|
爸爸是中国人,妈妈是亚美尼亚人,这使得俄罗斯商人杨大卫(见图)长相有些与众不同。他不仅长相特别,成就也不同寻常。凭借聪明才智和勇于创业的精神,杨大卫创建高技术企业并成功开拓市场,成为俄罗斯高技术行业响当当的人物。 有个汉语名字 杨大卫有个更中国化的汉语名字“杨诚”,但他几乎不会说中文,只会说些最简单的词语。“我是中国人”这句话杨大卫说得很标准。但再说就“露怯”了。“我不懂”这句话里,杨大卫把“懂”说成四声“动”。 他第一次来中国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从莫斯科坐6天的火车到北京。 “在一个地方,在铁轨旁边不到50米远的地方就是长城。那么宏大的一个工程。”杨大卫用手比划着,“后来长城就延伸到远方的山脉去了。当时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到北京后,他专程去爬长城。 他来中国时,奶奶还活着。他去上海看奶奶,靠父亲翻译与奶奶交流。自那次之后,杨大卫来过中国内地10多次,包括北京、上海、苏州、杭州、西安等地。“每一次回去都不一样,中国发展很快,我感到很震惊。” 大学开始创业 杨大卫在亚美尼亚长大,18岁时考入莫斯科理工学院,像父母一样攻读物理专业并且成绩出色。杨大卫念大四期间,在一次英语考试时,想到如果有翻译软件,学习英语会方便许多。于是他和同学合作,花9个月时间,编写了英俄互译的词典软件“灵悟”(lingvo)。 当时苏联尚未解体,时任苏联总统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正在推行市场经济改革,允许民间成立合作企业,杨大卫和同学把握机会,创办企业,命名为“比特(Bit)软件”,获得戈尔巴乔夫为青年企业家提供的专项贷款。 杨大卫创业得到父亲杨棨支持。杨棨认为,当时经济形势虽然混乱,但市场空间很大。 企业成立之初,没有销售渠道。杨大卫和生意伙伴就直销产品,第一年只卖出15套软件。虽然业绩不佳,但令他们意外的是,当年市场上出现1.5万套盗版软件,让他们明白市场对这种产品的需求相当大。 1993年,杨大卫和合作伙伴整合翻译软件和光学识别软件,利用俄罗斯尚未被开发的广大市场,迅速崛起,成为俄罗斯光学识别和翻译软件第一大供应商。 1997年,“比特(Bit)软件”已经非常有名。进军海外市场时,杨大卫发现,国际上名称以Bit开头的企业太多,于是把公司更名为ABBYY。这是一些民族语言“眼睛”的变音。“可以将其理解为‘敏锐的眼光’。”杨大卫说。 进军中国市场 ABBYY现有1000多名员工,包括400多名软件工程师,在9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产品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全球用户超过3000万人。 ABBYY产品已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中文名字叫“泰比”。 “中国和世界接触越频繁,翻译的需求就越多,这是我们的机会。”杨大卫说。 受合作伙伴邀请,杨大卫去过苏州工业园。“那里很不可思议,面积很大,有很多街区。工业园运作得很有效率,有很多饭馆。” 杨大卫认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中国人的勤劳是中国发展的优势。“要知道,在俄罗斯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到工程师和技术熟练的工人。” 兼当餐馆老板 ABBYY总部设在莫斯科郊外一个旧汽车工厂厂房改建成的办公室。不过,杨大卫选择在市中心繁华地带的一个咖啡馆接受采访。 他身着蓝色条纹衬衫和牛仔裤,相貌远比实际年龄年轻。难以想象面前这个好似一名普通白领的人,在俄罗斯权威评级机构Expert RA的技术企业家排行榜上名列第4,旗下企业年销售额约1.46亿美元。 杨大卫是这家咖啡馆的老板。早些时候,朋友们喜欢在杨大卫家里开派对和爵士音乐会。杨大卫想,何不经营一个专门举行聚会的场所?于是在2004年开办这家咖啡馆。如今,他大部分时间仍忙于ABBYY业务,但对咖啡馆的工作也相当投入,甚至偶尔当服务生端盘子。 咖啡馆整体弥漫着怀旧气氛。外墙面是裸露的红砖,室内墙上整齐地排列大块黑色纸板。非常多的纸片、书页和随手涂鸦,折成奇形怪状的样子,用图钉按在纸板上。 这家咖啡馆颇受莫斯科人欢迎,促使杨大卫又陆续开了几家咖啡馆、酒吧和餐馆。为了更好地打理这些餐饮店生意,杨大卫2005年开发餐饮管理软件iiko,可以处理订单、管理库存、财务和安全等,还具备提高客户忠诚度功能。 这款软件已应用在俄罗斯1400多家餐馆和咖啡馆。成为杨大卫企业另一款畅销软件。他希望到2015年软件可以进入总共4万家餐饮店。 杨大卫与俄罗斯妻子育有三个孩子,长子21岁,在大学念经济专业。妻子的汉语名字叫杨爱莲,长子叫杨思。小儿子和女儿年纪还小,尚未取汉语名字。 杨大卫的父亲和母亲如今都住在莫斯科。父亲还参与杨大卫企业的工作。 虽然已在俄罗斯商界闯出一片天下,但杨大卫说:“对我来说,家庭和孩子比生意更重要。” 曹妍(本文作者系新华社驻莫斯科分社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