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广告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长三角/ 专版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法治视窗
 第A28版:职场方圆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1版:新民环球/人物·社会
 第A32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4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公众服务
 第B19版:现代家居
 第B2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23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4版:新智
 第B25版:E生活
 第B26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7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8版:E生活/家电生活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大卫的父母亲


  杨大卫的爸爸杨棨是上海人。1951年,16岁的杨棨作为交换生去苏联念大学。杨棨喜欢物理,和他一起去苏联的同学喜欢化学。到苏联后,他们发现各自被阴差阳错地分到相反的专业,杨棨被分到化学系,那名同学被分到物理系。

  杨棨和同学去找负责人,在最后一刻纠正了错误。同学去了列宁格勒,即现在的圣彼得堡,杨棨留在莫斯科进入莫斯科大学物理系。“那一分钟决定了命运。”杨大卫说。

  杨棨念书时成绩很好,在学校里认识了后来的亚美尼亚妻子。毕业后,杨棨带妻子回到中国,在南京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不久生下杨大卫的哥哥杨谊。后来中苏关系开始恶化。杨棨的妻子1959年带着出生不久的杨谊回到苏联。第二年,杨棨也离开中国去苏联,当时25岁,从此在异国他乡定居。

  直到1985年,杨棨才重返家乡。时隔25年头一次回上海,见到家人时,杨棨竟然忘记怎么说上海话。

  “爸爸刚开始只能跟家里人说北京话。那个场面很滑稽,家里人一辈子都说的是上海话,当时却要用北京话和爸爸交流,”杨大卫说,“不过3天后他就又突然想起了上海话。”

  杨大卫深眼窝,长睫毛,大眼睛,鼻梁挺直,黑色头发略微卷曲。个子中等、偏瘦,1968年在亚美尼亚首府埃里温出生。当时亚美尼亚是苏联一个加盟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