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社区广角
 第A03版:家园建设
 第A04版:专版
 第A05版:专版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专版
 第A08版:艺坛文苑
   2011年7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片绿叶 五千年文化
——仲夏夜体验秋萍茶宴馆食文化
孙占林


  坐落于徐汇区襄阳南路500号的“秋萍茶宴馆”,门面不大,名气却在口口相传中远播。1995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话说中国茶文化》栏目中,就将“茶宴”列为“中国一绝”。此后,相继又有多家报社陆续刊登了具有中国饮食文化特色的中国茶宴报道。赋予“茶宴”为“可以吃的文化”、“中国第九大菜系”等的美誉。2002年日本朝日电视台在为期一个星期的直播报导中,将中国一绝——“茶宴”推向了世界。德国电视台,韩国电视台,日本的NHK等等国外知名电视台都纷纷报道享有深厚茶文化底蕴的秋萍茶宴。

  宾客的赞誉美不胜收,一言以蔽之,“到秋萍茶宴馆,就是吃中国文化,提高我们的修养。”要说中国的茶文化,那是博大精深,千姿百态;说到中国的宴会,也是百花齐放,习俗各异;说到“茶宴”,更是源远流长,它还是日本“茶道”的老祖宗。为什么,秋萍的“茶宴”会如此受人欢迎、为人赏识呢?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秋萍“茶宴”的灵感来自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西双版纳的坎坷岁月和家庭品茶的高雅习惯的碰撞,让她对茶文化有了非同常人的深刻感悟。“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当你做成了,世界围着你转,如果你只是跟着世界转,那么,你迟早要被甩出去。”秋萍用她独特的感受和不懈的追求,把“茶宴”做绝了、做火了,这才有了国内、国外的盛赞和美誉。

  茶里有许多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它难溶于水,而溶于油,入荤菜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去腥味、除油腻、清肠胃,可增加肉质的爽滑度,有肥而不腻的特点。入素菜,则可以去杂味、去涩味、提原味。茶入菜,永远不会喧宾夺主,只是锦上添花。美味佳肴里有它的韵味,但难觅它的踪影,这就是秋萍“茶宴”文化的独特品质: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和而不同。

  “茶宴”起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秋萍的“茶宴”既不同于传统的“茶宴”礼仪,但又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谦谦君子,礼尚往来,谈事叙谊,广结善缘。将茶入菜,既丰富了“茶宴”的内涵,又融合了传统的民族习惯,更契合了现代人“忙里偷闲”的心理需求。古人的“茶宴”是以茶会代“宴”,现代人的“宴会”则需要情感的交流、信息的沟通,借用“宴会”的形式来结交各种“缘”,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利益。所以,借“茶”之沁人心肺的滋润,既可清心明目,又可修身养性;借“宴”之其乐融融的聚会,既可把杯轮盏,又可推心置腹。

  品茶不言茶,成宴不喧哗;茶味于菜中,茶魂于礼中;君子之交,谦和温婉;轻言细语,灵犀会意。山不在高,水不在深,以茶为媒,以宴结缘,这就是秋萍茶宴文化的待客之道。

  茶可以啜,汤可以品,菜可以吃,味可以尝,惟独茶宴菜肴的韵味难以言表。秋萍茶宴色缤纷而味独特,犹如中国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犹如中国的写意画,疏可走马,密不通风。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品味,不同的感受,投著于美奂美仑、色香味形俱佳的茶宴之菜肴,茶、菜和而不同,相得益彰;口味和而不同,各取所需。体现了中国儒、道、释三家合一的传统文化的“和谐”之美。

  在享受“喝茶不见茶,吃菜品其味”的茶宴佳肴时,好奇者可以追根究底;饕餮者可以大快朵颐;养生者可以自得其乐;猎奇者可以浮想联翩;饱学者可以旁征博引;睿智者可以明志致远。这就是秋萍“茶宴”文化雅俗共赏的绝妙所在:见仁见智,随心所致;观心明性,乃是真谛。

  中国中学校长、副教授 孙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