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画鸡,源自恩师唐云先生。
“文革”后期唐老先生从牛棚放归,在家画画的主要题材就是鸡、竹和荷花。我当时还是个黄毛小子,失学在家,便和胞弟柴云一起去看唐老先生作画。唐老先生画鸡,如有神助,寥寥几笔,一只墨鸡跃然纸上,那种神采,那种威武,那种豪壮,唐先生一气呵成,再稍微勾上几根线条,一群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小鸡便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震惊之余,油然而生敬意。唐老先生见我们喜欢画画,便决意教我们,于是我们就是从画鸡开始了学画之路。
自古以来鸡被视为吉祥和辟邪之物。汉代开始流行十二属相,鸡,更成了宠物。在窗花、灯花、服饰和宅居装饰以及各类画中时常可见。公鸡威武,具有阳刚之气,代表勇敢;母鸡是母爱的象征,和蔼又亲切。唐老先生笔下的雄鸡往往威武豪壮;母鸡慈祥可爱,一群小鸡围着母鸡撒着娇,天真活泼。
因“鸡”与“吉”谐音,故民间习俗将其作为吉祥纹样;“荔”与“利”谐音,大鸡和荔枝称之为“大吉大利”,群鸡和荔枝谓“多吉多利”。一只公鸡和五只小鸡站在稻垛上,是“五子登科”,牡丹是富贵的象征,公鸡和牡丹图寓意“功名富贵”……由此,以鸡为题材的国画深受百姓喜爱。
画鸡难画墨鸡,初学时很容易将鸡画得一团漆黑,不见笔墨,让我颇感沮丧。但在唐老先生不厌其烦的悉心讲解和指点下,我经过大量的反复练习,画作才略见笔墨。同时,我化了大量时间临任伯年、徐悲鸿、齐白石、江寒汀和王雪涛等前辈画的鸡,有空就进行写生练习,笔墨上有了突破,形态也更生动了,终于所画之鸡得到了唐先生的肯定和表扬。受唐先生的影响,我坚持画鸡几十年。在十多年的国画教学中,我仍坚持临摹和写生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学大师,走大师走过的路。画过长卷的鸡,也画过小品或中堂鸡,颇有心得也颇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