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想孤独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在徐汇区的康健、华泾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30多名舒缓疗护志愿者走进了医院病房,为癌症晚期患者提供包括心理疏导、爱心帮助、贴心陪伴、哀伤辅导等全方位服务。日前,笔者来到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探究竟。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陈阿姨是这家医院的老朋友了,原先她的妈妈就住在病区的老年护理病房,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真心与热情令她深深感动,于是老人过世后,她主动要求来做志愿者,为更多的患者奉献自己的爱心。4月19日,作为医院的首位志愿者,陈阿姨对558床的患者王阿婆进行了贴心陪伴服务。
“我当时还有点忐忑,我不是医学专业的,但我知道说话要很小心的,说不好会增加病人的压力。我就去找医生护士问,他们告诉我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要特别关注些什么。”陈阿姨回忆着第一次进病房进行关怀服务时的情景。此后,她每周都要抽出一个半天来陪阿婆聊天。
一晃将近三个月过去了,陈阿姨和王阿婆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护士长告诉笔者,“刚开始的时候,王阿婆拉着她不让走,说还没聊够呢。我们担心两位老人身体吃不消,催着陈阿姨回去的。”后来护士长逐渐把聊天的时间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左右,这样的时间对双方都比较适宜。
母亲节到了,陈阿姨买来康乃馨,病房顿时生机盎然,格外温暖;夏日来临,陈阿姨记住了王阿婆无意中说的一句怕热的话,送来了凉席凉枕,让老人消暑;老人的女儿去国外旅行,陈阿姨又主动肩负起给老人烧菜送饭的任务,没让老人的生活受到一丁点儿影响。
王阿婆是一位新疆回沪知青,性格十分开朗,但由于子女忙于工作,有时难免会感到孤寂。陈阿姨偶然得知上海图书馆正在进行知青博物馆巡回展,于是冒着大雨去参观,并带回了资料和碟片,陪着王阿婆一起回顾知青上山下乡的难忘历史。王阿婆含着眼泪看完后,激动地握着陈阿姨的手说:“你帮我找到了太多的回忆,谢谢你!”
王阿婆曾做过乳房癌手术,到5月19日,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陈阿姨说应该庆祝一下,给手术也过个生日,王阿婆笑笑说不用了。可谁知19日当天,陈阿姨真的买了蛋糕带到病房。王阿婆惊讶地说:“我以为你只是随口说说的,怎么还真买了呢,又要你花钱。”陈阿姨很平静地说:“我这只是做了件大家都能快乐的事。”陈阿姨想得很周全,专门买了带奶油的和不带奶油的两种蛋糕,“我不知道你喜欢吃哪种,就干脆都买来,任你挑。”
另一位554床的杨老师也得到了陈阿姨的细心照顾。杨老师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去世后想和老伴葬在一起,但她老伴是回族,不知道能不能合葬。陈阿姨听说后,亲自跑到了很远的回民公墓进行咨询,回来以后告诉杨老师,“放心吧,您可以和您爱人葬在一起,我把资料和电话也都给您带来了。”老人夸她比自己的子女都要贴心,想了许久的心愿终于可以实现了。
陈阿姨说来做志愿者后,她的退休生活很充实,心灵也得到了安慰。“一个人能够往外付出,说明他是有能力的、强大的。爱是一种能量,我就是要把这种正能量传递给大家。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付出的过程也是我自己的一个升华。”
“跟阿婆学到得更多”
孙小姐是丁香园小区居委会的一名社工,偶然在街道的宣传栏上看到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志愿者的公告,就前来报名参加。5月份刚入职的她现在主要照顾王阿婆和俞老伯。孙小姐说:“第一次来的时候我很紧张,我该怎么说话呀,说哪些话他们爱听呀,他们不接受我怎么办呀,后来护士长就给我讲了讲注意事项,还鼓励我、安慰我,结果第一次做下来之后,感觉还不错,现在越来越牵挂这里了。”
当被问及为什么会想要来做志愿者时,孙小姐说,现代社会很浮躁,自己的生活很机械,想要学习,想要打破这种局限,让自己再成长一次。“我工作很忙,家务也基本都由我来做,还要管孩子,有的时候我难免会怨,而且我周围的人好像也都在抱怨。我觉得这样非常不好,有句话不是说嘛,‘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就想换一个环境,跳出原来的生活。”
孙小姐回忆她第一次见到王阿婆的情景,她当时惊呆了,老太太躺在床上一边嗑瓜子一边看片子,很是悠哉,手上还涂着红指甲,完全看不出是马上要走的病人。王阿婆乳癌骨转移,骨头很脆,非常疼,而且很容易骨折,但很坚强,乐观坦然,还不时跟她分享一下自己乐观豁达的生死观。
“虽然我是来给老人做贴心陪伴的,但我觉得我从老人身上学到的东西更多,受益匪浅。”闲聊时孙小姐会跟王阿婆抱怨说老公不爱帮她做家务,老人就和她分享夫妻相处的经验,告诉她男人是要调教的,像小孩子一样,刚开始就要把习惯培养起来。孙小姐不禁感叹,“您真是一针见血啊,应该早点认识您的。”
“后来慢慢熟悉了,我就问阿婆,您生乳癌,是不是和长期心情不好有关系呀,阿婆点点头,告诉我,女人要像水,要柔,凡事不能太要强。”孙小姐语重心长地说:“慢慢地我就发现,我对别人发火,不仅别人受伤,我自己也在受伤。阿婆教给我这些人生感悟,我一直在反思,我觉得我的生活和以前不一样了。后来不知道是不是我老公感觉到了我的变化,竟然主动帮我擦地板。”
“看到有的老人到最后被病痛折磨得很痛苦,我觉得真的是那句老话,‘能吃能睡就是福’,我们平时忽略了太多幸福。”孙小姐说她如今的生活很健康,很开心。她在自己小区还开办了“快乐小桃子”公益儿童图书馆。
后记
截至目前,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12位临终关怀志愿者,流失率为零。大学毕业生刘艺利来上海找工作,没找到工作之前,每天都来做志愿者,工作以后,也坚持每周都来。志愿者小方先后两次当红娘,为患者儿子介绍对象,完成了病人的心愿。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每个周末都结伴来跟病人及其家属聊天,借助专业知识取得了更好的安抚效果。还有法律工作者和教师也都在默默地做着志愿者工作。院方也在积极开展志愿者培训工作,和志愿者一起,把舒缓疗护病房管理得更加温暖和贴心,让患者安心幸福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
无论是志愿者还是医护人员,大家都不愿透露自己的名字,称自己很普通,只是想传递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