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特别关注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7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暑托班何时能遍地开花
  焦点关注

  进入暑期以来,未成年人安全和看护的话题再一次受到人们关注。孩子放假了,家长可没有假期。“急求靠谱暑托班!”类似的求助帖频频出现在各大育儿论坛的版面上。很多家长都呼吁社区、企业能多多开办暑托班,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那么,眼下已经开办的社区、企业公益暑托班现状如何?能否在全市进行推广呢?记者为此展开了调查。

  ■文/记者 颜静燕 实习生 许昉君 张吉茹

  关注1:快乐暑假成了家长烦心事

  暑假来了,孩子谁来照顾呢?一般的方法无外乎三种:老人带,自己带,社会机构带。

  请父母照看孙子孙女是最通行的做法,然而一方面父母年迈,力不从心,孩子若调皮难以管教,另一方面老人难免隔代亲,溺爱孙辈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而且父母大多能顾及到孩子的饮食和安全,学业却无能为力。

  有些家长不放心或者不方便,选择自己带小孩,但是家长在上班,孩子在家安全隐患重重,父母劳累一天回家还要关心孩子的功课,可谓身心俱疲。最近上海的一家超市里就发生了这么一幕:一位急着上课的男教师带着自己的孩子在超市购物,孩子挑选食品动作慢了些,这位爸爸在大庭广众之下对着孩子发火,在场的人们纷纷指责孩子的父亲。但设身处地想想,天气炎热容易上火,家长还要在有限的午休时间里抽空照顾孩子,可谓孩子放假了,家长反而更忙了。迁怒孩子固然不对,家长的苦衷也不难理解。

  暑期,社会上众多暑托班应运而生,品类齐全花样繁多,然而在昂贵的价目表之后,质量问题是个未知数。

  实际上,花费再多的钱,家长图的也是孩子过一个安全有意义的暑假。每年暑期学校都鼓励孩子们参与社区的活动,那么何不把暑托班开进社区呢?其实,上海已有很多街道社区在这方面试水,以政府招标,社会组织投标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和朋友一起度过愉快而安全的暑假。

  关注2:与公益组织合作办班受欢迎

  “接下来我们要玩一个游戏,叫做‘做雪花’。”上午十点半,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凌二居委的活动室里,来自心教育社区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心教育”)的小莫老师正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带领社区学生进行团队游戏。

  这种社区与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已不是第一次,2012年暑期,浦兴社区与心教育牵手,在五个居委开展暑期夏令营,获得了2012年度浦东新区未成年人暑期工作优秀项目。今年夏天,夏令营拓展到了社区11个居委。“去年我们一周只有一两次活动,今年把活动扩大到整个星期,时间也从去年一个月变成了今年两个月。”凌二居委的暑期活动负责人说。

  小蒋是来自上海体育学院的学生,今年暑假他通过学校与凌二居委搭建的平台,来到社区担任志愿者。他的工作是辅导孩子们的暑假作业,并在团队活动中协助小莫老师维持秩序。这样以社区为平台,联合社区公益组织的全职教师和外来志愿者的形式,既解决了暑期夏令营管理人员短缺的不足,也为大学生校外实践提供了平台。

  据了解,“快乐暑期夏令营”是全程免费的,由社区提供场地和饮用水,心教育提供师资以及外出活动所需要的保险。尽管不收取任何费用,但心教育针对孩子们的情商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设计了一系列团队课程和游戏,尤其是绘本教学的引进。绘本即图画书,起源于欧洲,如今是全世界儿童阅读的热点。它的文字非常少,甚至没有文字,注重用图片叙事,对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有情感发育等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中国,针对少年儿童的绘本教育并不普及。心教育不仅将绘本带入了社区,而且在去年展开了绘本剧表演的活动,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关注3:“体制外”的老师何去何从

  小莫是心教育的全职讲师,她笑称自己是“体制外”的老师,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与在校的“体制内”的老师有太多不同。事实上,如心教育一样致力于青少年公益事业的组织有很多,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这一形式在上海越来越流行,可是对于小莫老师这样的群体,却没有行业内的统一规范。他们或者有教师资格证,或者有社工证,或者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所有的培训和考核都依赖于机构内部的判定。也就是说教师整体资质很大程度依赖于机构的资质,机构的资质却没有一个标准衡量,因而如今社会公益组织良莠不齐,这样的现象不得不让人深思。

  关注4:社区暑期学校大有可为

  社区与社会组织合作并非近年来的新生事物。今年是北站社区爱心学校开办二十周年,1994年北站社区就与上海各大高校合作,先后邀请了散打世界冠军,剪纸、面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民族工艺大师等进入社区为孩子们授课。累计参与志愿者300余名,每年爱心学员逾百人。

  但是社区暑托班在全市推广仍不够成熟,在不同街道的实践中,产生了不同的典型问题。今年松江区中山街道第二年开设暑托班,即使设置重重限制,三十四个名额早就被一抢而空,根本不能满足整个社区的需求。而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的社区学校开办八年,老师流失了一半。每年都有老师退休,却没有新人补充进入社区学校。成功的毕竟是个案,放眼全市,社区暑托班的推广和完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关注5:企业办暑托家长省心力

  企业办暑托,让孩子有了不一样的假期。如同上世纪80年代那样,双职工父母把孩子捎带到单位附近的企业托儿机构,下班的同时一并接回,省时省力。

  如今还能见到这样的企业暑托班实属罕见,宝钢暑托班由宝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出面,委托幼儿园开设。办暑托班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解决宝钢青年职工子女在暑期中无人照管的现实问题,让孩子们能“安全、健康、愉快、有益”地度过暑期。这个暑托班已经走过17年历程,创办之初,宝钢离退休的老同志凭着一份热心,自己开办,从家中自带电风扇、小凳子、小桌子,还骑着自行车四处去请任课教师,跟进孩子们的午餐伙食……从第三期开始,企业将办班具体事宜委托给幼儿园。

  去年宝钢暑托班开办在宝山区的盘古幼儿园,而今年由于教育部对其安排了大修,宝山区实验幼稚园接手了宝钢暑托班的任务。这也是实验幼稚园第一次开设企业办暑托班。

  今年的宝钢暑托班招收了40多名孩子,年龄跨度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三年级之间,全部来自宝钢集团的职工家庭。入园时间从早上7点开始,下午5点半离园。老师将孩子们分为A、B两组,幼儿园年龄段的孩子一组,小学年级的另一组。老师会督促指导小学组的孩子完成暑假作业,另外还组织绘画、电脑、音乐、舞蹈、古诗文、体育游戏等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暑托班比去年配备了更多教师,还开设了英语日语课程。

  曾参加过这个企业暑托班的家长张先生认为,暑托班的功能不单单是解决了孩子无人照看的问题,由于暑托班里有年龄差异的孩子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形成“大带小、大教小”的情景,对提升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帮助大。

  企业自办暑托班为职工提供了“带着孩子上下班”的便利,但由于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开办暑托班的运作模式,未必可以简单拷贝。因此,让社会化服务做得更到位,才是解决暑托难的根本。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产业经济
   第05版:家庭计划
   第06版:居家布置
   第07版:缘份对接
   第08版:太太厨房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名人生活
暑托班何时能遍地开花
家庭周刊特别关注02暑托班何时能遍地开花 2013-07-17 2 2013年07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