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1岁女孩扈晓静照顾瘫痪养母12年,养母病逝后她说——~~~
21岁女孩扈晓静照顾瘫痪养母12年,养母病逝后她说——~~~
21岁女孩扈晓静照顾瘫痪养母12年,养母病逝后她说——~~~
21岁女孩扈晓静照顾瘫痪养母12年,养母病逝后她说——~~~
21岁女孩扈晓静照顾瘫痪养母12年,养母病逝后她说——~~~
21岁女孩扈晓静照顾瘫痪养母12年,养母病逝后她说——~~~
     
2013年08月2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21岁女孩扈晓静照顾瘫痪养母12年,养母病逝后她说——
“我想好好谈场恋爱”
王弘
  ■文/记者 王弘

  扈晓静走进来时,谁都想不到,12年来,这样娇小的身躯一肩扛起了照顾瘫痪母亲的重任,而这位母亲并不是晓静的亲生母亲。采访过程中,每每谈及母亲身患重病瘫痪在床的过往,晓静不禁泪流满面,但当记者问到:“这样的日子苦不苦?”她的眼神异常坚定:“习惯了,没觉得有什么特别辛苦的。”

  妈妈不放弃,才有了我

  在黄兴路上的市东医院分院,记者在血透室见到了穿着护士服的扈晓静。

  今年5月,晓静照顾了12年的养母去世后,她忙碌的生活一下子闲了下来,她再也不用早晨5点多起床做早饭,帮妈妈洗漱、翻身,然后再喂妈妈吃早饭;她也不需要中午带盒饭回家,喂了妈妈后,自己吃几口,再去上学;再也不用因为妈妈病情突然恶化而向单位请假……这些,都是她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每天的“必修课”,现在都不必了。每天一个人上班下班,回到原来和妈妈一起租住的不到十平米的小屋内,晓静说,“有些寂寞。”

  因为体质虚弱,工作环境的特殊,在晓静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就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了给晓静省点钱,妈妈舍不得花钱看病,忍痛坚持工作,晓静9岁时,妈妈瘫痪了。

  10岁时,她从邻居那里意外得知,妈妈不是她的生身母亲。这位邻居许是好心,看到晓静手上烫出的泡和开裂的口子,悄悄对她说,“其实小小年纪完全可以不用担这个责任。”

  当时完全懵了的晓静,从妈妈的泪水和眼神中证实了邻居口中的真相,她痛苦过。而一个小小的插曲,使晓静下决心要陪妈妈。那天,晓静因作业多,来不及烧饭,外出为妈妈买盒饭,一辆急驶而来的自行车撞翻了晓静。回家后,晓静把晚回的原因跟母亲讲了,母亲却不停地责备她,为什么走路如此不当心。一开始,晓静有点委屈,但慢慢地,她从母亲的唠叨声中明白了,这个世界上,只有母亲才会对自己如此在意、如此牵挂。

  “后来在闲聊中,我才知道被母亲捡到时,我还患有斜颈。”扈晓静说,是母亲多方打听,在虹口提篮桥那边找到了一位老中医,一次次地抱着她接受推拿治疗,“正因为妈妈的不放弃,才有了今天的我。我们之间,不存在谁多付出一些。”

  更让扈晓静觉得冥冥中自有天注定的是,她与母亲的生日相差8天。而她是在出生后8天遭遗弃的,当天就被母亲在上班路上发现了,“也就是说,妈妈是在她生日那天抱养了我。虽然我没有跟母亲求证过,但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母女的缘分。”

  晓静说,她和妈妈的故事被报道后,曾经给她们带来过不小的困扰,“原先知道我身世的人并不多,后来不相识的人也会指指点点,但是在我心里,我的妈妈只有她一个。”

  为了妈妈,没出过远门

  父亲早年和妈妈分居,时不时会来帮把手,常常来关心妈妈的舅舅还要照顾年迈的外婆,家里的担子一下落在晓静一个人身上。靠着母亲每月千把块的病退工资,母女俩艰难地维持着日常生活。“读中学时,每周的零用钱也就几块钱,那时的日子过得有些拮据。”回忆起那时的经历,扈晓静还有些不好意思,“尽力把妈妈照顾好,其他也就顾不到那么多,老实说家里乱糟糟的。”

  别看晓静身材娇小,但脾气却有些倔强。独自一人学着做妈妈的拐杖,学着安排家中的事务,照顾母亲的起居。尽管后来请了钟点工,但很多时候,扈晓静要一人操持家务近午夜,才能够做功课;半夜时分,晓静一个人守在母亲的身旁,为母亲翻身,替母亲按摩;一个人带着妈妈,四处求医问药,足迹踏遍了申城的各大医院门诊。她事事亲力亲为,仿佛一夜之间,从孩子变成了大人。

  上班后,单位领导与同事得知她家里的情况后,纷纷表示想要帮助她,她总是婉拒,唯一的要求是希望能够多学一点护理知识,更好地照料母亲。市东医院的同事曾经捐赠近3万元爱心善款,在母亲离开人世后,也被她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她说,“大家的心意我领了,相信母亲也同意我这样做”。

  她的生活重心全部放在母亲身上,没有时间逛街、旅游,除了学校的春秋游,她20多年没有出过上海,最常待的地方就是母亲身边。在她的眼里,同龄人拥有的那些精彩生活并不是“最急需的”,母亲的身体才是最大的牵挂。

  妈妈走了,我还要继续

  与血透室的护士打交道最多的,就是那些需要长期做透析的病人,记者采访时,正是晓静的值班时间,不少病人主动和她打招呼,在大家的眼里,这个工作才两年的90后小姑娘不仅“人好、肯干”,而且总是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

  “我自己就是个病人家属,所以我很能体会病人的心情。”晓静的童年记忆,几乎都和妈妈的病有关,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妈妈刚刚瘫痪时,半夜有时关节疼痛难忍,妈妈躺在床上直叫唤,还在读小学的晓静只能一边流泪,一边徒劳地帮妈妈按摩,母女俩相拥而眠。

  “还有一次是2007年,那天,母亲说有些头疼,一开始并没有太在意。不料,到了半夜,母亲突然恶心呕吐,甚至还口吐鲜血。”

  从没见过这种情况的晓静一时六神无主,单薄的身躯又无法搬动母亲,急得她整夜难眠,好不容易止住了血,第二天才在舅舅的帮助下将母亲送到医院。“那时候真的感觉天要塌下来了”,经过救治,母亲总算转危为安。

  由此,坚定了扈晓静做一名护士的决心,“一方面是为了早点撑起家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用更专业的知识照顾母亲。”

  以前,每天临近下班时分,扈晓静的妈妈总会不由自主盯着床边的闹钟,看到女儿准点回家,她会在床上喊一声,“静静,回来啦!”如今,晓静再也等不到这句亲切的呼唤了。晓静告诉记者,她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好好谈场恋爱,找个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因为这也是“妈妈最后的心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情理·产业
   第05版:家庭计划
   第06版:家居生活
   第07版:缘份对接
   第08版:太太厨房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名人生活
“我想好好谈场恋爱”
家庭、成长书展永远的热点
“80后”店长“被辞职”获赔
爱的变奏总把新桃换旧符
林牧茵:行走在主播与学者之间
报头
家庭周刊一版要闻01“我想好好谈场恋爱” 2013-08-21 2 2013年08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