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旅游遭遇“双涨”
业内人士透露,《旅游法》实施后,随着“零负团费”的终结,各类购物点加点、强迫购物等的明令禁止,旅行社经营成本明显加大,价格上涨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十一”是旅游高峰,长短线产品价格原本就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又正逢《旅游法》出台,形成“双涨”趋势,使部分游客望而却步,反而促成了9月淡季的小高峰。
考虑到涨价的敏感性,目前多数旅行社尚处在观望阶段,黄金周产品的价格还未最终确定,但从旅行社内部的讨论来看,境内和出境游线路平均1-3成的涨幅是肯定的,个别线路如泰国、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涨幅甚至翻倍。“过去3500元左右的泰国6天5晚的团,调价后要卖到1万多元;欧美长线游则普遍涨了5000元左右。”国旅上海相关负责人说。
游客对不文明行为自行买单
包括此前的埃及“到此一游”事件在内,国人的不文明出游行为已多次被诟病。一名旅游业者说,平日里遭遇极品游客的概率不小。沪上多家旅行社负责人表示,过去遇到极品客人最后往往得赔钱了事,而现在根据《旅游法》的规定,旅行社只会承担应尽的提醒和告知义务,如果因客人的原因造成经济损失,客人需自己承担责任。“之前国家旅游局曾表示,游客在境外造成不良影响的将追责旅行社和领队,但作为旅行社很难操作,领队也不可能每时每刻注意到每位游客的言行。因此我们曾考虑过让游客签订出游保证书,或者收取保证金的做法,制约游客的言行。但实际推广起来有难度,毕竟旅行社不是执法单位。”业内人士说。
《旅游法》实施以10月为界,但部分9月报名签合同却在10月出行的游客会遭遇“延迟”,究竟行程标准是否要参考新颁布的法律,也让业界觉得尴尬。有业者透露,为了让消费者有适应期,现在旅行社和供应商已达成默契,部分线路就算不赚钱也要先聚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