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前夕,我偕家人来到新西兰旅游。那是一片美丽的土地。从南岛到北岛,库克海峡两岸,那一座座白雪覆盖的山峰、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一个个碧波荡漾的湖泊、一个个辽阔无垠的牧场,交织出一幅迷人的图画。蓝天下,海水展现出波浪卷雪的美景;公路旁,成群的奶牛和绵羊漫步在翠绿的草场上……
我为新西兰的美丽风光所陶醉,也对那片山水间的传说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传说,镌刻在海滩的岩石上。那一天,在密密的细雨中,我们寻访了南岛的著名景点摩拉基圆石海滩。放眼望去,五十余枚圆球,静静地散落在海滩上。那圆球,仿佛历经鬼斧神工,形如巨型石蛋。无论岁月如何侵蚀,大多保持着完整的圆球状。也有几颗自然开裂的,露出岩石内部的网状结构,呈现出褐、青、黄等各种颜色。好奇的游客不禁要问:巨型圆石从何而来?传说是多样的。有的说,这是6500万年前从天而降的陨石;有的说,这是由海底生物与沉积泥日积月累形成的礁石;而据毛利人说,这圆石是千年前航海大战中被击沉的一艘战船里滚出来的瓜果。它们静静地躺在海滩上,默默诉说着远古时代的故事。
那传说,镌刻在雪山下的纪念碑上。新西兰南岛有南阿尔卑斯山,连绵的山峰终年积雪。白雪皑皑、一望无际的雪山,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壮观。那一天,我们攀登雪山,看到山下用岩石垒起的纪念碑,碑上镶嵌着开拓者使用的铁镐。我们来到雪山下的酒店,看到屋梁上展示着当年开拓者使用的雪橇,看到墙上悬挂着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那百余年前的拓荒者个个显得英姿勃勃。我们还在海边看到一尊狗的雕塑。雕塑下镌刻着狗在雪山上为救人而牺牲的事迹,时间是1968年3月7日。默默地凝视这一切,我们从内心涌动起敬意——一种对开拓者、奉献者的敬意。
那传说,也留存在新西兰人的言语中。那一天,我们游览阿卡罗阿海湾,坐游艇颠簸在海上。船长是个饱经风霜的老水手,边驾驶游艇,边介绍景点。哦,这是劈波斩浪、驰骋海疆的大游轮,这是著名的三文鱼养殖基地,这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1964年下榻的海景酒店,这是二战时期的日本兵营和日军制造水雷的工厂旧址……哦,听到这里,我顿时有点震惊。我没想到,当年的日本侵略者居然把手伸到了这么遥远的地方;也没想到,在这片和平美丽的景象中,新西兰人还保存了这样的历史遗迹。远远望去,灰蒙蒙的两排旧平房,苍白、丑陋,和蓝天白云下的美景相比,显得多么不协调。然而,这就是历史。历史的印迹是不能任意抹去的。
离开新西兰那天,我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从飞机上久久俯视着这片国土。多美的国家啊!作为一个游客,我喜爱这里的青山绿水,也久久地回味着那青山绿水间的传说。
(作者为上海市文联党组原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