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该开发学生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兴趣爱好,学生就会热切地追求自身内在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幸福感,能感受到这种幸福感的人其学习必然是主动的、积极的,是孜孜不倦、乐此不疲的,而且还能做到精益求精、持之以恒。
曾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的上海高中学生小祝同学,他对身边常见的苔藓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了解上海地区苔藓的现状及其对城市生态的作用。课题研究的第一步就是普查,他检索了大量的数据库,其中不乏许多英文的专业文献,还自学了近300种常见苔藓的鉴定方法。在150多个节假日里,普查了上海31个样点的1600多个样方,科研论文改了二十多稿。正是这种科学精神使他完成了《苔藓植物的环境指示及生态功能》这项工作量非常大的科学研究。
工匠精神具有创新进取、追求卓越的内核。“未来工程师大赛”这项校外科技活动积极倡导“创造性任务驱动”模式,给学生一个预设的目标,但达到目标的路径没有统一标准,完成任务所用的材料也没有统一要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一模式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效果很显著,也深受学生的喜欢。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日科技之星等等,旨在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和动手实践等过程,经历、体验并了解工程师和科学家们整个工作方式,进而认同这一创新进取、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
卢晓明(上海市校外教育特级教师,上海市校外教育协会会长,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