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生活备忘
     
本版列表新闻
月浦锣鼓、山阳民乐、淮剧、越剧等在人民广场地铁音乐角依次登台~~~
月浦锣鼓、山阳民乐、淮剧、越剧等在人民广场地铁音乐角依次登台~~~
月浦锣鼓、山阳民乐、淮剧、越剧等在人民广场地铁音乐角依次登台~~~
月浦锣鼓、山阳民乐、淮剧、越剧等在人民广场地铁音乐角依次登台~~~
月浦锣鼓、山阳民乐、淮剧、越剧等在人民广场地铁音乐角依次登台~~~
月浦锣鼓、山阳民乐、淮剧、越剧等在人民广场地铁音乐角依次登台~~~
月浦锣鼓、山阳民乐、淮剧、越剧等在人民广场地铁音乐角依次登台~~~
     
2018年07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月浦锣鼓、山阳民乐、淮剧、越剧等在人民广场地铁音乐角依次登台
一站一景,地铁出行享受“文化之旅”
  周末下午,悠扬的乐声会在人民广场地铁音乐角响起。一期一主题,宝山月浦锣鼓表演、金山山阳民乐、淮剧、越剧等依次登台,在地铁空间尽展文化魅力。

  以地铁为主的上海轨交共17条线路,673公里总里程,每天1000万人次的客流量,路网规模世界第一。纵横交错的线路构成城市“第二空间”,也令地铁文化需求与日俱增。诗歌进地铁,举办阅读活动,或是从远处驶来的“文化专列”,在描摹上海地下文化地图的同时,也重新定义了公共空间与文化、现代生活方式间的关系。

  车站建筑艺术是最大文化载体

  “1993年1号线通行,6个站点,十几分钟通行时间;现在来回上下班,乘客可能要在地铁中停留两个小时。”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地铁出行已成为城市生活方式,何不利用一列文化列车,为市民生活增添亮色?

  地铁文化有静有动。建设之初,根据站点特色、地理环境所设计的站内壁画、浮雕渐渐成为地铁文化的一部分。10号线豫园站,一面贺友直的连环画墙与老城厢的文化氛围十分契合,黄包车、拉洋片、剃头摊等老上海360行在连环画中重现。2号线静安寺站的壁画,以石碑石刻记录了赤乌碑、虾子潭、讲经台、涌泉、芦子渡、绿云洞等静安寺当年最负盛名的八大景观。17号线则在沿线车站展示了青浦水乡文化。

  车站建筑艺术是最大的文化载体。上海轨交站点的艺术化设计,视站点人文景观而定,在出入口、浮雕等方面选取类似的颜色、材料,从而与地面上的保护建筑、文化名人名事相呼应。一站一景,地铁外观风格与地面人文相承接,地铁同样是城市文化的缩影。

  展陈内容注重公共性与公益性

  2013年,上海地铁日均客流量超过400万,地铁公共文化的打造正式提上日程。除常态化的装置艺术,地铁空间引入了更多文化品类,令市民在流动的空间中放慢脚步。

  今年6月10日至7月29日,每逢周末,来自金山的演出团队便集结在人民广场地铁站18号出口的地铁音乐角,青年歌社专场、经典戏曲专场、综合文艺专场,精心准备的演出令市民游客驻足。据介绍,地铁音乐角的位置选择是经过一番考量的,位于“非付费区”的特殊空间,活动时间也选择在周末下午2时至3时的非客流高峰期,演出内容也不是“快闪”等会造成人流拥堵的艺术项目。

  为提升公益演出品质,申通地铁不断探索与政府部门、专业院团、艺术机构、社会资源之间的互动合作,让多元主体、优质资源参与公共文化打造。上海昆剧团、上海轻音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等纷纷将演出送入地铁。

  如今,即便是商业主体,也更重视展陈内容的公共性与公益性。陕西南路站30米长的展线,介绍了多个大英博物馆的藏品。策展方“物兮物”是一家从事博物馆运营及文化艺术展览的公司,相关负责人乐炜介绍,6月的展览以大英博物馆的大师为主线,7月以藏品为主题。过去一个月,约有200万人次参观这个小型展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家庭计划
   第05版:申城纪实
   第06版:情理·产业
   第07版:专版
   第08版:家居生活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旅游休闲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计生专版
   第16版:名人生活
一站一景,地铁出行享受“文化之旅”
2018上海市女性创业大赛启动
崇明区连续突击整治一个月 啃下无证无照经营“硬骨头”
“璀璨之境——克里特姆映像艺术大展”在沪举办
上海浦东新区假日酒店举办夜间消防疏散演习
专家指导 协商共治
和合杯科创赛上海分赛举行
家庭周刊生活备忘03一站一景,地铁出行享受“文化之旅” 2018-07-18 2 2018年07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