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完全通过考试成绩决定录取的精英高中,15%的亚裔人口占据了50%以上的学生席位。相比之下,占纽约三分之二的非裔或拉美裔孩子,只有4.1%和6.3%的机会入学。
市长想帮助更多“弱势群体”上一流高中,而华人家长则不能忍受孩子的升学变得更难。这与哈佛大学在录取中给亚裔学生的性格特质打低分的新闻呈现出某种相似:亚裔学生的考试成绩太高,如果学校只参考成绩录取,则大量非裔与拉美裔将被排斥在精英教育的门外;如果学校参考各个族裔在美国社会中所占的比例来录取学生,则亚裔学生要升入大学,会比其他族裔的同学都更难。
华人群体虽不曾为奴,但在北美一度只能从事经营饭店、洗衣店等屈指可数的几项工作。现如今,要在多元的追求和宪法承诺的平等待遇、尊严之间达成一致,仍是教育体系面临的一个长期挑战。一个名为“学生公平录取”的组织证明哈佛大学在录取过程中一直对亚裔学生在“亲善力、勇敢、善良”这些品质打低分。尽管从1992年到2013年间,申请名校的亚裔学生急剧增长,但入读哈佛的亚裔新生比例始终稳定在20%左右。而在没有将种族纳入考量的高校,比如加州理工学院,在同样的这段时间,亚裔学生占比从1992年的25%上升到了2013年的43%。黄昉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