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旬,这位来自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的土家族大学生被告知和在上海治疗的白血病患者东东配型成功,征求他的进一步配型意愿。5月,他接受了二次高分辨配型检测,结果发现双方非常符合。
然而,捐献时间与期末考试时间冲突。去捐献,弃考会被记为“挂科”,会给毕业甚至找工作带来麻烦。不去或迟去,患者就可能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最后,田强决心放弃考试。
同时,为了不让妈妈和外婆担心,田强隐姓埋名,还生平第一次跟妈妈撒了谎,说是要去北京“实习”。
7月4日下午,应患者家属要求,在中华骨髓库的安排下,田强住进了北京空军总医院的病房,并开始每天注射一次“动员剂”。
7月8日8时,在空军总医院1221病房,田强静静地躺在床上。历时3小时10分钟的采集,田强全身的血液进进出出两次多。当医务人员将装有6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的血袋贴在田强的面颊上,让他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告个别。由于当日提取的惜差0.5个单位,9日上午未来得及好好休息的田强再次捐献。
说起捐献骨髓,朴实的小伙子解释说,一部分是出于感恩,一部分是出于对白血病患者的关心。
2009年10月18日,进入大学不久的田强在学校组织的献血活动中,成为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的志愿者,这也激发了他对白血病患者的关注。
大学两年,田强的学费是通过助学贷款解决的,生活费每月控制在400元以内。“学会感恩,心才能真正快乐,我仅仅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别人。”田强如是说。
对于社会的褒奖,田强说:“学校一直教育我们要懂感恩与回报,我想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年轻人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8月15日,在上海道培医院,12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东东终于从无菌仓进入了普通病房。远在湖北的田强得知消息高兴地说:“希望东东能多吃点东西,长胖点,我要和他一起为生命加油!”
现在,除了准备开学,田强还在认真复习,上学期期末落下的几门考试还要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