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黑框眼镜,最善口吐莲花,妙语接连——九把刀时年34岁,是台湾文坛近年崛起的最有读者缘的文艺新锐。目前共出版了58本书的他,在华语文坛中,当属创作力最旺盛、书写幅度最宽的多面手。
但让九把刀为更多人所知的,则是不久前刚上映的一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那是根据他自己的初恋故事改编成的电影。
很多人追捧,很少人了解,当这个“门外汉”初涉此道,遇到的是讪笑,是冷遇——没有金主投钱,九把刀自掏腰包;没有庞大卡司阵容帮衬,九把刀一人身兼编剧、导演、制片,“说出来被嘲笑的梦想,才值得去实现。我需要‘不知道怎么办’的那种紧张感。”
春青
第一份礼物:漫画
九把刀真名柯景腾。“九把刀”这个名字,原本是他创作的一首歌的名字,后来,被他拿来用作笔名。
儿时,九把刀的梦想与文学无关——最爱画画的他,把线条与色彩,当作人生中的第一个宝藏:“老师说要上图画课的时候,全班同学都会把画纸放在我的座位上,要我帮忙构图、描边。我从小运动烂、功课差,但画画让我觉得自己被重视。班上其他同学在写‘我的梦想’的时候,写的都是想要当总统、想要上月球、想要发明根治艾滋病的药……每次我看同学们那副德行,就知道这都是不可能的,我只想当个卑贱的漫画家而已。我这么谦虚的人,应该可以实现梦想。”
身为药师的父亲试图把《铁臂阿童木》作者手冢治虫塑造成儿子的榜样:“他可以成为伟大的漫画家,就是因为当过医生,了解人体肌肉骨骼构造,才能化繁为简,把复杂的人体线条,简化成生动的卡通线条。”那时,九把刀觉得,有一朵乌云飘到了自己的梦想上:“我的梦想是否要被改写成:先成为医生,逗号,然后再成为漫画家。”好在紧接着他“认识”了两个“贵人”——画《七龙珠》的鸟山明和画《灌篮高手》的井上雄彦:“我发现,他们都不是医生,也可以是漫画家!”正式择定漫画之路,九把刀不惜为之牺牲学业:“我的假想敌是那些日本宅男,他们整天翘课逃学,疯狂地练习漫画。如果我把时间浪费在学习三角函数,就会输在起跑线上。”
直到初三那年,因为隔壁班一个深具漫画天赋的同学,他认识到,一直画一直画,却没有进步的自己,也许,根本就不是干这行的料:“就好像是我从小就拿到一个很大的礼物盒子,花了很多年,很多努力,才把这个盒子打开,发现居然里面什么都没有!”
恋初 第二份礼物:沈佳仪
初三,是九把刀的第一份礼物陨落的时候,也是他的第二份礼物出现的时候。那份礼物的包装盒上,只有三个字——沈佳仪。
这个漂亮的女孩,有一个在九把刀看来非常变态的兴趣———用功读书!“我每次看到偶像剧里,主角为了心爱的女孩跟10个歹徒互殴,都觉得好羡慕,这么简单就可以让她知道,他愿意为她牺牲一切。但是我要追求沈佳仪,就只能花所有的时间来念书,没有别的捷径。”为了让她“看得起”,九把刀半夜念书到2点,早晨5点起床继续,从全校第480名考到第21名:“我从来不喜欢读书,但我觉得喜欢一个人,就要做些自己并不喜欢的事。”
高中,每当沈佳仪独自留在学校夜读,九把刀就会在隔壁教室作陪,读书间歇,她会从他背后走来,拿一盒夹心饼干轻敲他的后脑勺,然后一起分享,一起聊天。“很多人都觉得九把刀的青春一定过得火爆、热血。但不是这样的。我的青春啊,全部在用功读书!我的青春啊,全部都是沈佳仪!”
沈佳仪考砸了,终于从九把刀心中“女王”的宝座上走了下来,代价则是两人在大学时,无可避免地分道扬镳:“中学里,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放学,不需要刻意在一起。大学时要见面,都得我约你你约我,那让我很紧张,错过了很多告白机会。”
血液中确乎有叛逆因子的九把刀,在大学里举办了一场“九刀杯”自由格斗赛,结果被一个专业跆拳道运动员打得当场鼻梁断掉。满嘴是血的他,仍然兴奋地向沈佳仪转述比赛实况,却被她冷冷地打断:“你真的非常幼稚。”九把刀发飙了:“我就是幼稚,才会喜欢你这种女生,才会追你追这么久。”沈佳仪不甘示弱:“那你就不要追啊。”
两个互相怄气的男孩女孩,很久很久都没有再联络。
作写 第三份礼物:挫折
大四,九把刀考研失败,重考期间,他开始写作:“我过去没有接受过任何文学训练,写作也没有任何技巧,我用的都是最喜欢的漫画分镜和电影节奏在讲故事,把我闭上眼睛所看到的画面,用文字翻译出来,让读者看到我脑中所看到的景色。”那时,他发现,原来老天爷给他的第一份礼物,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告诉他:你这么喜欢说故事,但是你却用错了翅膀。你或许没有用图画说故事的才能,但是你非常有用文字说故事的才华。
2000年,九把刀的作品开始出版,一直到2004年,他的每本小说都卖得非常烂,没有一本超过1500本。如此凄惨的开端,对这个颇具天资的年轻人而言,反而是件幸事:“我是个自大臭屁、口无遮拦的人。很难想象,如果一开始就成功,我的人格会自我毁灭到什么程度?还好有当时的不被看好,给我很长时间自我审视———到底有多想要、多喜欢做这件事情。”
2004年底,九把刀的母亲被查出血癌,并发肺结核,医疗费用相当昂贵。出版社主动打电话问九把刀是否需要预支版税渡过难关。九把刀拒绝了,取而代之的是,希望出版社在自己每写完一本书后,尽快出版,并立即兑现版税——14个月,人生的黑暗期为九把刀注入了最大的创作动力和灵感,他连写14本书,只是因为知道所赚的每一笔钱,都可以拿来救母亲。“那是我这辈子最想赚钱的时刻。‘我希望把我们母子之间的回忆出版的时候,你可以帮我写序’,靠着这样的信念,母亲熬了过来,甚至在那本《妈,亲一下》出版的时候,还和我一起出来签售。”
也因为那段时间连续出版作品,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奇迹———2005年底,台湾三大书店通路结算,当年度台湾最畅销的作家是九把刀!从那一年开始,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他都是全台湾最畅销的作家。
电影第四份礼物:怀念
2005年,沈佳仪步入婚姻殿堂,现场,九把刀看着她身着白纱,缓缓走在红毯上:“她穿白纱是我非常梦寐以求的一个画面,在梦中,在想象里,我的角度都是……新郎。而年少时的一个吵架,决定了现在的角度的不同。我看着她慢慢向我这桌走来,我看见17岁的自己,和17岁的她,一个个画面都清晰闪过。忽然之间,我发现,她也看着我,我们四目相接,大概有四秒钟。我好感动:走红毯是一个女孩这辈子最幸福、最私密的记忆,但沈佳仪却慷慨地跟我分享了这绝无仅有的四秒钟,让我觉得,一切都很值得,正因为我最喜欢她,正因为我追她追最久,所以我最应该给她百分之一百万的祝福。”
婚礼过后,九把刀开始动笔写作自己的初恋故事,而电影对他来说,更为奢侈:“我想要在彰化拍,因为故事发生在彰化,我想要在精诚中学拍,因为故事发生在精诚中学。我多么希望我的电影不要打折扣,因为我的青春根本就不打折扣。我想透过那些真实的场景、真实的画面,来弥补我的遗憾———我欠她一个道歉。”
身为新导演,九把刀找不到摄影师,最大股东也在开拍前夕忽然撤资,他只好拿出自己多年累积的版税去应急:“我买过车,也买了房子,今后我终于可以说,我买过最贵的东西,是梦想。”
一堆完全没有经验的新人,砌成了一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加上宣传都不到1000万人民币的投资,换回了台湾地区接近一亿人民币的票房,还有内地票房出人意料的大卖,但这些,都不是九把刀最在乎的,他最在乎的,是至今还没有看过电影的沈佳仪,在看完电影那一刻的评价:“写书的时候,所有的角色用的都是真名,我征求了每个人的同意,唯独不敢征求她的,结果她说,谢谢我让她变成一个很特别的女孩。而现在,我想听到她从电影院里走出来,给我打个电话,她说的第一句话,我会永远记下来。”
在去年的香港书展上,《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还没有公映,还未大红大紫的作家九把刀(现在是导演九把刀)坐在维多利亚港畔对笔者如是说:青春像场大雨,即使感冒了,还盼望回头再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