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 中介费打了水漂
读者常先生致电本报962288热线反映,自己是山东人,过完年第一次来上海,想找一份工作,却碰到郁闷事。在赶集网上,他看到一家中介公司发布广告,上面有很多职位信息,比如水手、汽车装配工、设计、会计、厨师等。于是,他找到位于铁路上海站附近的这家中介公司,在简单回答了几个基本问题后,就被告知“过关”了,并付了600元中介费。随后他又被带到曹杨路一幢商务楼办公室里。工作人员表示,必须先做体检才能入职,让他去浦东的一家医院。在付了297元体检费做了一套体检后,中介公司却对上岗一事含糊其辞,一拖再拖。直到常先生在中介门口看到十多位同样遭遇的求职者来“讨说法”,他才明白自己被骗了。
无独有偶,网友@xiaohuahua也在上海滩微博上爆料自己和朋友的遭遇。同样是在体检之后,中介公司就再也没了回音。他的朋友的遭遇更离谱,付了1000元给中介后,带着一张“上岗通知书”去嘉定南翔一家公司上班,到那儿才发现公司名字、地址都是虚假的。
揭秘 行骗手段如一辙
在网上搜索,发现类似的招工骗局很多,手段也如出一辙。归纳一下,中介公司敛财行骗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中介费或押金
中介公司一般通过网络发布招工信息,职位五花八门,要求也不太高。当求职者前去应聘时,中介随便询问一些求职者的基本信息,就称求职者已“过关”,开口收取几百至几千元不等的“中介费”“押金”等。
●第二步:体检费或服装费
随后,中介公司会让求职者去指定医院体检。这些医院一般为民营医院,地址也很偏僻,收费高于一般医院。或者,中介公司会称招聘单位有服装要求,让求职者交纳一笔“服装费”。
●第三步:设置障碍阻碍入职
收到钱后,中介公司便会以各种理由“卡住”求职者。比如,有的会给求职者一叠公司材料、厂纪厂规,让其回家背熟来考试,考完后又称求职者没过关。有的则表示这个职位要等一两个月后才入职,等不及的人只能“自寻出路”。有的则会和用人单位串通,先让求职者上岗,然后很快就找一个“莫须有”的理由逼他离开。更有甚者,有的给出的用工单位根本就是假地址、假公司,求职者发现受骗后,苦于手上没有凭证,也对中介无可奈何。
提醒 求职需擦亮眼睛
12333上海市劳动保障电话咨询中心热线表示,求职者去中介找工作时,应注意看清对方是否有合法营业执照和职业中介许可证,一旦发现违法中介,可向各区的劳动监察部门举报。同时,为保护自身利益,求职者通过中介求职时不妨留个心眼,事先联系中介推荐的用工单位,一来求证是否有此公司,二来求证是否有中介所说的空缺岗位。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