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人留意便宜婚房
2011年7月28日,家住闸北区少年村路的王某急匆匆赶到闸北公安分局经侦支队,称在朋友介绍下与一陈姓男子签订了购房合同,并支付14万元购房定金,现陈某无房也不退款并逃逸。
原来,2009年5月,王某和朋友许某在聊天时,王问许是否有便宜一点的房子,因为自己的儿子要结婚了,想买一套房子。没过几天,许打电话给王,说一个陈姓朋友在嘉定区封浜镇有村里分配的动拆迁房子,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他,价格为每平方米5900元,总面积94平方米,总价为56万元。王表示可以考虑。
随后,王亲自到嘉定封浜镇附近的房屋中介处看了当地房价,均价都在每平方米7000元左右。王有点心动。
生意亏钱沦为骗子
现年50岁的陈某是上海人,大学文化,开过公司。2009年他做起茶叶生意,但亏了不少钱。当朋友许某问起是否有便宜的房可出售时,陈某便虚构了自己在嘉定区封浜镇有多套动迁房的事实。
2009年5月21日下午,王某、许某和陈某相约在高平路一家茶室碰头。陈某说,他和哥哥在嘉定封浜镇红光村能分到5套住房,可以卖一套给王某。王某当即付了4万元定金给陈某。
不过,对于陈某所说房屋的真实性,王仍心存疑虑,于是陈提出可领王到现场看房。随后,3人打车去了红光村。陈指着小区一幢正在建造的房子说这就是他房屋所在的居民楼,房子快封顶了。陈还领王看了201室,称他卖给王的房子是401室,和201室的房型是一样的。王看后对房型比较满意,遂决定购买。
看完房后,3人回到高平路茶室,王又给了陈10万元,陈则当场写了一份“房屋转让合同”和一张收款14万元的收条,双方在合同上签了字。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王和妻子又去看过几次房。同年8月,陈还打电话给王,说这套房屋的名字已更改到其名下了,让王安心,等办了房屋转让手续就可装修了。之后,王多次打电话给陈催问房子的事,但陈都以房子还没造好为由推脱。
发现上当连忙报案
2011年6月,王来到封浜镇,看到小区楼已竣工,就到村里询问,却被告知根本没有他名下的房子。王发现被骗,即向警方报案。警方对陈某实施网上追逃。
同年12月,警方将陈某抓获。经审讯,陈某对其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