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康健园/保健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6月2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尿床”也是病 就医有去处
马兴彦
  如果一个10岁的少年仍然持续发生一周三次以上的“尿床”,试想,将对孩子和家长造成何等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一般情况下,尿床问题在孩子3岁左右基本得以解决。5岁以上儿童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控制排尿而发生无意识排尿行为,就可以划归为遗尿症,俗称“尿床”。对于5岁以上儿童的尿床现象,需引起家长的重视,家长应对遗尿症多加了解,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遗尿症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单纯性和复杂性。原发性遗尿症是指尿床从婴儿期延续而来;继发性遗尿症是指有过6个月以上的不尿床期后又出现尿床。单纯性遗尿症是指仅有夜间尿床。儿童最常见的为原发性单纯性遗尿症。临床发现原发性单纯性遗尿症儿童普遍出现个性改变,患儿具有个性内向、情绪不稳定、易焦虑、压抑、紧张、烦恼、多疑、孤僻、不合群、表达能力下降、社会交往障碍等不良人格特征。 

  确诊为遗尿症的患儿家长普遍认为“尿床不是病,大了自然好”。事实并非如此。调查显示,遗尿症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儿童可自愈,但是仍有相当部分的儿童直到学龄期都无法自愈;还有2%-3%儿童会持续至成人,甚至终身,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 

  遗尿症由多种病因所致,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是引起遗尿症的常见原因,正常人夜间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比白天要多,使夜间尿量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遗尿症儿童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夜间尿量增多,不能适应膀胱容量而发生尿床。膀胱功能障碍也会引起遗尿症。此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便秘导致粪便积聚,对膀胱产生挤压而不容易把尿液“憋”住,从而引起尿床;有些孩子习惯在睡前喝很多水或饮料,也会引起尿床。其他如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对遗尿症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经研究证实对遗尿症采用综合治疗,即生活管理、膀胱功能训练、唤醒治疗、行为治疗及药物联合治疗。例如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加强排尿控制和增大膀胱容量;唤醒治疗和行为治疗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排尿反射。药物治疗主要是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 

  家长可以带“尿床”孩子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遗尿中心咨询和就医。儿科医院遗尿中心已有10年历史。今年,肾脏内科联合泌尿外科和中医科开设了每周六的“排尿异常专病门诊”,各种疾病引起的排尿不正常都可来排尿异常门诊就诊,包括遗尿症、神经性排尿异常(如神经源性膀胱)、解剖性排尿异常(如尿道下裂)及功能性排尿异常等。家长仅需挂一个号,肾脏内科、泌尿外科及中医科骨干医师将共同参与诊治,简化了就诊程序。而且当天门诊当天检查完毕,减免了多次往返医院。   马兴彦  本版图片IC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专题报道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上海人家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18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19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国际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蔬菜吃法不当也有害
梅雨季节巧对“霉”
“尿床”也是病 就医有去处
广告
新民晚报康健园/保健B03“尿床”也是病 就医有去处 2012-06-25 2 2012年06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