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网络论坛聚拢爱心
这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爱心志愿者团队,是当地第一家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间公益组织,它的志愿者团队由“爱心纳雍”网络论坛集合而成,这个地区性公益爱心网络平台,是一座爱心的连接桥梁。目前“爱心纳雍”的主要助学项目包括爱心图书室、爱心午餐、圆梦大学、校舍修缮及物资捐赠等。
从2008年8月起,大山里就开始留下他们助学的脚印。那一次,纳雍论坛上一个名为“老兵”的网友在随单位进山帮困扶贫时,意外发现孩子缺衣少吃,没有书看,回来后,便在论坛上发起一次募捐活动,很短的时间内便募集了8000多元,为孩子们送去了图书、乒乓球、羽毛球、地球仪,因为想“让学生从认识国家和世界开始”,还买了一面新五星红旗。助学活动给孩子们送去了知识,也让义工们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从“乡村图书室”开始,“爱心纳雍”论坛的助学活动一个接一个做了起来,“关注贫困孩子冬衣计划”“红雨鞋计划”“爱心纳雍圆梦大学”……公益的事情做得多了,“纳雍社区”也改名为“爱心纳雍”论坛,2010年8月,还和当地另外一家公益组织“希望之光”共同推出了“免费午餐”项目,这个项目后来经著名媒体人邓飞推广,发展到全国,造福了千千万万贫困地区的儿童。
“老兵”真名李军,纳雍县人武部的一名军人,现为爱心纳雍公益联合会的理事长。
从开始就注重信息可信度
强烈的责任心,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注重工作的可信度。从第一次公益活动开始,“老兵”就考虑到要用真实说服网友,去实地调查时,他们拍摄大量的照片,加上详尽细致的文字说明,发到论坛上。每次项目实施之后,或者每用一笔捐助,他们都会将实地实施的进度和结果发到“爱心纳雍”论坛上,供外界监督。
多次与外界合作的经历,他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知道怎样才能真正地让外地的爱心人士在不到实地考察的情况下,就能相信他们确实在为孩子做实事。
这次作为本报“大山童馨”的落地执行机构,他们对入户调查、复查、物资采购和发放提出了详尽的意见。如初次入户调查率一定要达到60%以上,余下的40%要在复查时覆盖到,另外复查的入户调查率也要达到60%以上;物资采购必须有两名以上义工参与,须在采购清单上签名,采购清单上必须列明对方的公司名称、负责人姓名及联系电话等备查。所有的过程都要有照片或视频记录,以供监督。
放弃租赁公司当专职义工
“爱心纳雍”的义工中,有老师、公务员、私人老板、军人、外地同乡……他们白天工作,晚上聚到论坛上为公益活动发帖或讨论。平时,他们以网名相称,很多人彼此之间甚至不知道真名或已经忘记了真名。
“撒旦”,“爱心纳雍”唯一的专职义工,为了公益事业,他将汽车租赁公司丢给妻子打理,自己则整天往山里跑。
“喧嚣”,小学教师,“大山童馨”执行工作的项目负责人,这次除失依儿童的入户调查外,她还承担了大量的联络沟通工作。
“木头”,身在广东,心系纳雍,执行本次活动的监管工作,经常通过网络会议出谋划策。他曾经拉到了大量外部资源投入到纳雍的乡村学校,甚至为公益活动耽误了升职。
还有川军、听雨、凯珑莜瑶、健康早点、红哥、男爵、赋疆、石匠、骑士、阿西里西、叶无道等等义工,都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经费不足义工拟拍卖藏品
一个执行力强的落地机构能够大大造福当地的贫困孩子,他们的模式能否复制?经常有人问这个问题,他们也在想,但答案总是“很困难”,这不仅需要一群真正有爱心的人,更需要缜密的头脑和迅速有效的执行力。他们还很“时髦”,在很多中小城市的人还没有使用微博时,他们已经熟练地用这种最新的信息发布平台与外界沟通,他们的微博名字叫“爱心纳雍公益联合会”。
他们也很缺钱,办公经费的极度缺乏,使他们经常只能自掏腰包,专职义工“撒旦”已经几个月没有拿到工资。联合会租来的办公室是两间简陋的房屋,门上的玻璃都已经破了。去年4月,他们通过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的评审,获得了一笔行政办公经费资助。
前不久,苗族义工祝菲准备在“爱心纳雍”淘宝店上拍卖家藏的一件全手工苗家刺绣服饰,义工“木头”和另外一位省美术家协会的义工也准备拍卖收藏的艺术品,将拍得的钱全部捐给联合会作办公经费。